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红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种群
  • 2篇蝇类
  • 2篇种群密度
  • 2篇监测分析
  • 1篇伊蚊
  • 1篇蝇类监测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鼠类
  • 1篇鼠类种群
  • 1篇鼠密度
  • 1篇种群构成
  • 1篇蟑螂
  • 1篇密度监测
  • 1篇白纹伊蚊
  • 1篇常用杀虫剂

机构

  • 5篇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5篇黄铮铮
  • 5篇陈华
  • 5篇朱平
  • 5篇刘平
  • 5篇石媛媛
  • 5篇郭怡
  • 5篇武红
  • 1篇周云

传媒

  • 4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绵阳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白纹伊蚊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最高,为249.60倍;对敌敌畏的抗性倍数最低,为2.32倍;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6.04、45.18和2.44倍。结论绵阳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高抗性,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较低。在蚊虫防治中,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抗药性发展。
陈华刘平周云黄铮铮朱平石媛媛郭怡武红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
2015—2017年绵阳市城区蝇类监测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为掌握绵阳市城区蝇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蝇笼,以糖醋为诱饵,每年3—11月在不同的生境开展监测。结果 2015—2017年共捕获成蝇526只,分属4科8属11种,平均密度为1.30只/笼。2015年蝇密度最高,为1.35只/笼;2017年蝇密度最低,为1.24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出现在7—8月,月均密度分别为3.07、2.49只/笼。优势种为厩腐蝇,平均占比为49.81%。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65只/笼;居民区最低,为0.81只/笼。结论绵阳市城区蝇密度较低,3年呈下降趋势;蝇类密度与气候、生境有关。建议在夏季增加一次全市统一的除"四害"消杀灭活动。
陈华刘平黄铮铮石媛媛朱平郭怡武红
关键词:蝇类种群密度
2009-2017年绵阳市城区蝇类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为掌握绵阳市城区蝇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蝇类及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蝇笼诱捕法。每年3-11月开展监测,对每月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共捕获成蝇6 521只,分属4科9属13种。总平均密度为5.37只/笼,其中2012年蝇密度最高,为10.64只/笼;2017年蝇密度最低,为1.24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出现在5-8月;优势种为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和家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33.32%、11.95%、11.35%和10.14%;以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为8.02只/笼,餐饮外环境密度最低,为4.18只/笼。结论蝇类种群密度与不同的生境、气候、季节有关。综合物理、化学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蝇密度,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陈华刘平黄铮铮石媛媛朱平郭怡武红
关键词:蝇类种群密度
绵阳市2016年鼠类种群及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掌握绵阳市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城区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选取食品餐饮业、自然村和居民区各1处作为监测点,4个方位每月轮流监测,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5种146只,平均鼠密度为2.33%。优势鼠形动物为四川短尾鼩,占55.48%;其次为褐家鼠,占29.45%。鼠密度消长呈单峰型曲线,高峰值出现在9月份。结论 2016年鼠密度水平较高,食虫目的四川短尾鼩和啮齿目的褐家鼠是重点防控鼠种。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柄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鼠类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为相关疾病的预警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陈华刘平黄铮铮石媛媛朱平郭怡武红
关键词:鼠密度种群构成
2010—2017年绵阳市城区蟑螂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蟑螂在绵阳市城区种群构成、各种生境密度差异、季节消长规律等情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在东、西、南、北4个方位选取3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选择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居民区各1处,餐饮店2处,共计6处。采用粘捕法每月各处放10张粘蟑纸,调查点相对固定。结果 2010—2017年,共布放粘蟑纸17 280张,回收阳性2 611张,侵害率为15. 83%;捕获蟑螂28 351只,平均密度为1. 72只/张。蟑螂侵害率最高的为2016年,达到了25. 82%;最低的为2013年,为8. 55%;密度最高的为2016年4. 22只/张,最低为2010年0. 47只/张。月密度和侵害率趋势基本吻合,均呈单峰型。月平均密度和月平均侵害率最高均出现在8月,分别达到2. 74只/张和24. 62%。以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达3. 77只/张;最低为宾馆,密度为0. 32只/张。结论绵阳市城区蟑螂密度波动较大,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全年蟑螂侵害率高峰在5—9月,农贸市场和餐饮店蟑螂危害较重。
陈华刘平黄铮铮石媛媛朱平郭怡武红
关键词:蟑螂密度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