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鑫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当量
  • 1篇地下核试验
  • 1篇震源
  • 1篇震源过程
  • 1篇震源破裂
  • 1篇震源破裂过程
  • 1篇佩尔
  • 1篇区域地震
  • 1篇埋藏
  • 1篇埋藏深度
  • 1篇埋深
  • 1篇核试验
  • 1篇反演
  • 1篇波形反演
  • 1篇朝鲜核试验
  • 1篇M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姚振兴
  • 2篇林鑫
  • 1篇郝金来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智利M_W8.3地震与M_W8.8地震的震源过程及其引起的库仑应力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林鑫郝金来姚振兴
关键词:波形反演震源破裂过程
利用区域地震波形振幅包络约束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埋深和当量被引量:9
2016年
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是地下核试验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内地震台站观测记录,利用Pn,Pg,Sn和Lg波波形,计算水平分量的尾波振幅包络,调查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3日和2016年1月6日四次朝鲜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以牡丹江(MDJ)台站记录为例,对两个水平分量波形进行带通滤波,计算平均波形的振幅包络.最终得到区域地震台站水平分量振幅包络,振幅稳定,包络振幅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区域震相的位置.区域震相的时间域振幅包络由震源谱函数、传播效应、台基响应和传递函数及尾波形状函数构成.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拟合水平分量记录的波形包络,可以获得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的估计.结果表明,朝鲜四次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以时间为序从0.6±0.2kt到3.0±1.5kt,增加至10.0±2.0kt,再降到8.0±2.0kt.2006年核爆的埋藏深度较浅,为150±100m,2009年朝鲜核试验的埋藏深度为350±100m,2013年和2016年朝鲜核试验的深度非常一致,均为500±200m.这些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使用单一地震台站时间域水平分量尾波振幅包络是可能同时约束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的.
林鑫姚振兴
关键词:朝鲜核试验埋藏深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