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结构
  • 1篇典型剖面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入侵
  • 1篇水化学
  • 1篇水文地球
  • 1篇水文地质
  • 1篇水文地质结构
  • 1篇水系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 1篇精准
  • 1篇莱州湾南岸
  • 1篇环渤海
  • 1篇海水入侵
  • 1篇含水
  • 1篇含水系统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4篇杨吉龙
  • 4篇李红
  • 2篇胡云壮
  • 2篇施佩歆
  • 1篇赵长荣
  • 1篇梁杏
  • 1篇肖国强
  • 1篇胥勤勉
  • 1篇韩冬梅
  • 1篇曹国亮
  • 1篇杜东
  • 1篇肖艺

传媒

  • 2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层位的精准识别与沉降过程重建被引量:13
2016年
塘沽地区地面沉降是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多层位沉降叠加的结果,精准识别各层位的沉降贡献是该区地面沉降防控的关键。利用塘沽G2地面沉降分层标组2011—2014年观测数据,对新生代沉积物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精准识别;结合以前的分层标观测资料,重建了1960年以来不同层位的地面沉降过程。结果显示,在1960—1970年地下水开发初期,地面沉降主要层位是浅部粘性土自然固结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开采;1970—198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高峰期,主沉降层位由二组逐渐加深到三、四组;1985年以后实施了地面沉降控制措施后,第四系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逐渐减小;2000年之后,随着滨海新区的成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引起的建筑基础沉降逐渐成为主要的沉降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地面沉降层位的转换过程分析,提出地面沉降精准防治新思路。
李红肖国强杨吉龙赵长荣肖艺
关键词:地面沉降
环渤海典型地段海(咸)水入侵研究现状及方法探讨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对大连大魏家、秦皇岛枣园和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的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方法,笔者总结和梳理了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海水入侵调查研究技术方法。多年来对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的调查研究工作,基本查清了不同地段、不同类型海水入侵的机理和动态变化趋势,并为海水入侵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应持续加强海水入侵监测与研究。海水入侵调查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应从基础调查,综合分析、动态监测和数值模拟等多方面开展研究。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同位素示踪、室内模拟试验等技术方法,在充分揭示海水入侵机理和过渡带溶质运移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海水入侵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提高对海水入侵的防范意识。
杨吉龙李红施佩歆胡自远胡云壮胥勤勉杜东孟利山
关键词:环渤海研究方法
忻州盆地第四系含水系统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建模被引量:3
2014年
盆地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直观地、真实地展现盆地孔隙介质的地层、岩性变化特征,成为孔隙性含水系统结构分析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具有一定示范性的综合方法来实现忻州盆地孔隙介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在充分收集整理忻州盆地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地形、钻孔资料等数字信息建立系统数据库。通过第四系以来地质演变和沉积规律,即岩相、韵律与旋回等研究,辅助利用盆地地质剖面图及第四系地质沉积史来采集厚度控制点(或称虚拟钻孔),按照一定精度采集盆地已有的钻孔和厚度控制点。以GMS软件为平台构建盆地孔隙介质结构可视化模型,实现从不同角度直观地、真实地展示三维孔隙介质的分布规律。盆地含水系统的三维地层结构和岩性结构模型,宏观上反映了地下水含水介质与相对隔水介质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对水文地质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奠定了结构基础。
李红韩冬梅梁杏杨吉龙曹国亮
关键词:含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
山东莱州湾南岸典型剖面海(咸)水入侵过程的水文地球化学识别被引量:12
2015年
山东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对莱州湾海水入侵的认识,本次研究选择莱州湾南岸的典型剖面(昌邑-柳疃)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淡水、微咸水、咸水、卤水和海水),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水化学、δ18O、δ2H、离子比及饱和度等特征。根据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判断出研究区在海(咸)水入侵过程中首先发生了混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溶解沉淀作用。特征离子比值分析表明,咸水、微咸水是由地下淡水与卤水混合形成;剖面上咸水体的分布特征、δ18O-Cl-关系显示部分深层地下淡水也受到了卤水下移侵入影响。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表明,研究区地下淡水明显来源于大气降水,第四纪古海水成因的卤水受到了蒸发及浓缩作用,"氧漂移"现象比较严重;矿物饱和度显示,研究区所有水体中盐岩均处于未饱和状态,石膏与白云石在部分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中未达到饱和,在卤水与咸水体中处于饱和状态,方解石则在所有水体中都基本呈饱和状态。
胡云壮李红李影施佩歆杨吉龙胡自远刘宏伟
关键词:海水入侵同位素水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