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登亮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资料
  • 2篇地震资料处理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1篇地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动校正
  • 1篇三维地震
  • 1篇三维地震资料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匹配滤波
  • 1篇转换波
  • 1篇基准面
  • 1篇分辨率
  • 1篇浮动基准面
  • 1篇WBC
  • 1篇储集
  • 1篇储集层
  • 1篇川东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4篇李登亮
  • 1篇王鸿燕
  • 1篇李忠
  • 1篇何宗强
  • 1篇黄东山
  • 1篇谢芳
  • 1篇齐俊宁
  • 1篇王进海
  • 1篇杨志超
  • 1篇朱敏
  • 1篇梁波
  • 1篇陈明良
  • 1篇李德珍
  • 1篇徐强
  • 1篇刘丽华
  • 1篇杜文军

传媒

  • 4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解决二、三维地震资料一致性问题的匹配滤波处理技术--以川东WBC构造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WBC构造三维地震工区内的浅层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天然气钻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震预测成果和钻探表明,该区砂岩储层较发育,并有由三维地震区向北部二维地震区延伸发育的趋势。为了搞清该区储层向北部二维区的延伸展布情况,需要对北部二维资料采用三维地震区的处理流程及参数进行处理。为得到与三维地震数据特性相一致的二维地震处理数据,以便能采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预测北部二维区的储层分布情况,针对二维地震剖面与相同部位的三维地震剖面反射波形特征不一致的情况,从单炮记录的极性、反射特征、相位差异、反褶积处理过程及采集仪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是因不同年度采用的地震采集仪器不同,导致了剖面反射特征的差异。因此,采用匹配波滤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反射波特征不一致性问题,获得了与三维区波形特征一致的地震资料。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年度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的统一处理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徐强刘丽华陈明良李登亮李德珍
关键词:四川盆地地震资料处理
多波多分量技术在广安构造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现最常用的多波地震是利用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其接收到的不仅有纵波信息,还有转换横波信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就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信息。相对于常规的纵波勘探而言,多波地震勘探可以提供的地下信息更为丰富,联合纵波和横波特性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地下储层和流体特性,减小多解性。文章介绍了多波多分量技术在四川盆地川地区广构造上的初步应用情况,该区块在多波多分量采集处理获得较好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纵波、转换波(P-SV波)的层位匹配、转换波层位标定、制作了压缩剖面,通过对纵波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纵波、转换波(P-SV波)的联合反演,提取了纵横波速度比、λρ、μρ等属性参数,对须六段进行了储层预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黄东山谢芳李忠王鸿燕李登亮
关键词:转换波储集层
改变爆炸空洞形状,增强下传激发能量被引量:2
2006年
随着地震勘探向盆地周边复杂地区的不断深入,激发炸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深井、大药量、长药柱激发方式暴露出面波干扰和次生干扰严重、激发下传能量较小等许多弊病,造成勘探地区资料信噪比低的局面。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的激发空洞形状与前方某点的波动能量关系的理论,定量地研究了激发产生不同形状爆炸空洞对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介质点的能量贡献大小,提出了一种可实施的能增强下传激发能量的激发方式,并在川东方斗山构造南段进行了野外试验。实践证明,此方法技术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取得成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何宗强杨志超山冬林杜文军李登亮
关键词:地震记录分辨率数学模型
真地表动校叠加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地震勘探进入四川盆地周边大山区以及盆地内低、降速带极其严重的复杂近地表区,即便是采用最佳拟合的浮动基准面来处理,其剩余动校正量也足以破坏浅、中层数据叠加成像。研究动校时差理论发现,动校正量客观地存在于野外采集记录中,它不仅与炮检距有关,而且还与近地表、地下速度结构紧密相关,而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结果则无关。因此,动、静校正应该是相互独立而有序的两件事,不应该把两者混在一起,更不应该先作静校正、后作动校正。这是近些年来在研究浮动基准面所没有触及的实质性问题。为此,在分析大山区复杂近地表数据受剩余动校正量的实际影响之后,提出了把动、静校正分开,先作动校正、后作静校正处理,视浮动基准面为静校正中一个概念的一套真地表动校叠加技术。该技术方案既适应复杂近地表情况,又满足了各种复杂条件的要求,处理的地震资料浅、中层成像普遍得到改善,也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为后续的深度偏移处理打下了基础。
王进海梁波朱敏齐俊宁李登亮
关键词:动校正浮动基准面地震资料处理四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