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刚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沙棘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技术
  • 1篇植物-微生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植物修复技术
  • 1篇桑树
  • 1篇深秋
  • 1篇生理响应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湿地
  • 1篇水处理
  • 1篇水系统
  • 1篇铁尾矿
  • 1篇年龄
  • 1篇排水
  • 1篇排水系统
  • 1篇气温
  • 1篇群落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作者

  • 6篇李晓刚
  • 4篇李玉灵
  • 2篇徐学华
  • 1篇吉川贤
  • 1篇黄秋娴
  • 1篇陈颖
  • 1篇王广友

传媒

  • 1篇蚕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保定市PM_(10)和PM_(2.5)时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高精度手持式PM_(2.5)速测仪(CW-HAT200)对保定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浓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规律进行了连续1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保定市PM_(10)和PM_(2.5)年平均浓度为213μg/m^3、134μg/m^3,是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1.4倍和1.8倍;PM_(10)和PM_(2.5)四季变化均表现为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且变幅较大;PM_(2.5)、PM_(10)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月份浓度最大,污染严重,7月份浓度最小,污染较轻;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形,早晚高、白天低,低值出现在12:00-16:00;PM_(2.5)/PM_(10)全年平均比值为62.80%,除5、8月外,其余各月均>50%,属于严重污染;PM_(10)和PM_(2.5)的确定系数为0.9704,由此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高。综上分析可知,人类活动主要影响了PM_(10)、PM_(2.5)的产生,而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扩散的最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抑制大气污染的产生,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在气流稳定的季节应加以严格控制。
陈颖王广友李晓刚徐学华李玉灵
关键词:PM2.5PM10
宇璐沙棘与深秋红沙棘对干旱胁迫的生长与生理响应
2024年
为明确宇璐沙棘和深秋红沙棘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以1年生宇璐沙棘与深秋红沙棘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持续120 d 3个水分梯度的处理,测试分析2个沙棘品种的生长性状,并结合2个沙棘品种在干旱胁迫期间光合特征和生理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沙棘品种的株高、地径和根长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羧化效率(CE)呈减小趋势,气孔限制值(L_(s))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呈增加趋势。与深秋红沙棘相比,宇璐沙棘根长更长,气孔调节机制更灵敏,具有较高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生理抗性来抵御干旱胁迫。与宇璐沙棘相比,深秋红沙棘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生理抗性,进而增强根系吸水能力,以抵御干旱胁迫。隶属函数评价结果表明,宇璐沙棘的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秋红沙棘,宇璐沙棘的抗旱策略更为安全,抗旱性能更强。
陈海鹏陈晓琳刘春海岳丽华李晓刚李玉灵
关键词:干旱胁迫抗旱性评价隶属函数
铁尾矿区沙棘-桑树混交林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被引量:4
2016年
以铁尾矿区人工营造的沙棘-桑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从沙棘和桑树的各个部位(根、干、枝、叶、皮)、单个植株以及混交林生态系统结构(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土壤层)3个层面,测定分析Fe、Mn、Cu、Zn、Cr、Pb、Ni、Cd等8种重金属离子的积累、分配和富集特征,为铁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森林修复生态系统构建以及保障与维持系统的平衡、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2个树种植株的各个部位,均以树根和树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次为树皮和树枝,树干中的含量最低,而且2个树种植株的根系对8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普遍较强,树皮和树叶对Pb、Cr、Cd的富集能力高于其他部位。2个树种在单株水平上均对土壤Ni的富集能力最强,对Fe的富集能力最弱,但沙棘对Fe、Mn、Cu、Cr、Pb和Cd的平均富集能力比桑树强,而桑树对Ni的富集能力比沙棘强,二者对Zn的平均富集能力相当;沙棘单株对8种重金属元素的总积累量为3.094 2×10-3kg/株,桑树为2.402 0×10-3kg/株。2个树种的混交林地土壤中,Fe元素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98.79%,Mn元素占0.94%,其他6种元素合计共占0.27%;沙棘根际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低于桑树,特别是Cd含量低于桑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结构各层次的重金属元素贮存量从大到小依次是土壤层、枯落物层、乔木层、草本层。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铁尾矿上营建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强,而且树种间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互补性的沙棘-桑树混交林,是一种较优的治理铁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模式。
黄秋娴石娟华李玉灵徐学华李晓刚
关键词:铁尾矿混交林沙棘桑树
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黑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径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本研究以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成熟的河岸胡杨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年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年轮宽度序列与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年龄胡杨对气温的响应有所不同。②在季节尺度上,休眠季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而生长季气温越高越不利于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③在月尺度上,前一年3月和当年9月的平均气温越高,对壮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有利,而当年10月平均气温越高,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越不利;前一年7月径流量的增加对老龄胡杨的径向生长有利,而当年2月径流量的增加对壮龄胡杨径向生长有利。综上所述,在季节和年等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气温是影响胡杨径向生长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尺度的缩小,胡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更为细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径流量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在月尺度上才突显出来,前一年7月和当年2月的径流补给对胡杨径向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黑河统一调度管理过程中,可通过适度调增2月和7月洪水的下泄量来满足胡杨径向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马玉祥张永利李玉灵吉川贤李晓刚
关键词:不同年龄气温径流
湿地生态修复和废水处理的协同作用与优化研究
2024年
在人类干扰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官厅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未能综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因此研究采用植被修复和改善排水系统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理。经实验表明,植物修复组的TN含量从第一天的3.9 mg/L增加到第8天的4.2 mg/L,之后TN含量呈快速下降趋势减少到3.2 mg/L,TN的含量减少了0.7 mg/L。在硝态氮指标中,相比于普通植物组,植物修复组的水体在12天内硝态氮含量下降了0.8 mg/L。在改善排水系统后,氮含量由改善系统前的5.8 mg/g下降到1.7 mg/g。综上,此次研究的方法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官厅湿地的生态环境。
王圣杰赵可心郝泽林赵帅明李晓刚
关键词:湿地TN生物群落植物修复技术排水系统
基于植物-微生物协同的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示范
李玉灵1郭久丞1杨志新1徐学华1杜克久1郭江1李继泉1黄秋娴1杨建杰1李晓刚
铁矿和煤矿是河北省主要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形成了大量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景观修复的主要途径,但技术零散、操作不规范限制了植被恢复质量的精准提升;植物、微生物及协同修复技术研发水平制...
关键词: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矿产资源开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