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媛 作品数:9 被引量:7 H指数:1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沉浸式体验实践教学在口腔正畸生物力学实操训练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3年 目的探讨沉浸式体验实践教学对口腔正畸生物力学临床前实训目标达成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实验组借助虚拟实验系统、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进行专题实践教学与考核,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该虚拟实验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实践教学2周后,对实验组样本进行心流体验问卷调查,包含控制感、沉浸感、愉悦感、专注度等方面。结果对虚拟实验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实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记忆、理解、应用三个维度测试分数分别提升2.04、8.42和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流体验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同学都喜欢虚拟实验系统的真实体验,并且表示专注度明显优于传统实践教学。结论沉浸式体验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抽象概念的理解及临床经验的获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闫凤杰 张丽媛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 生物力学 口腔正畸 CBCT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正常■人群牙冠转矩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CBCT 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呼和浩特地区蒙、汉族正常[牙合]人群牙冠转矩数据,对比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牙冠转矩的差异性。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学生进行普查筛选,选取60 名正常[牙合]志愿者,其中蒙汉族学生各30 名,男女各15 名。对样本进行CBCT 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得出数据采用配对t 检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建立本地区蒙、汉族男女牙冠转矩的均数及标准差。男性蒙、汉族对比在U6、L5、L7 牙冠转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间蒙、汉族比较在U2、U5、U6、L1、L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矫治蒙、汉族不同民族患者,应适当调整矫治量。 张丽媛 刘汝平 李洋关键词:正常[牙合] CBCT 长链非编码RNA MT1JP通过FBXW7调控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MT1JP(long non-coding RNA-MT1JP,LncRNA-MT1JP)通过FBXW7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LncRNA-MT1JP在Cal-27、SCC-4、TSCCA口腔鳞癌细胞系和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中的表达,将TSCCA细胞系分成LncRNA-MT1JP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随后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分别转染LncRNA-MT1JP-shRNA及对照序列LncRNA-MT1JP-NC;MTT法检测两组TSCCA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两组TSCCA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TSCCA细胞系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FBXW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比较,LncRNA-MT1JP的相对表达量在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SCC-4及TSCCA中显著增高(P<0.01)。TSCCA细胞系在转染24及48 h后,MT1JP基因沉默组与对照组比较OD值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72及96 h后OD值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T1JP基因沉默组TSCCA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以及FBXW7基因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ncRNA-MT1JP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呈高表达,MT1JP基因沉默有效抑制了TSCCA细胞系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MT1JP基因沉默后上调抑癌基因FBXW7的表达有关。 康思萌 张丽媛 王超关键词:口腔鳞癌细胞 增殖 迁移 60例蒙古族青少年上颌前牙区牙厚度与骨骼面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牙列三维模型数据,测量分析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人群上颌前牙区牙厚度数据,观察牙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骨骼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2月~2019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蒙古族青少年正畸患者60例,测量研究样本上前牙区牙冠厚度及变化规律,并研究牙冠厚度与头影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上颌前牙在距切端3 mm处牙冠厚度变异最大,在距切端1 mm处厚度变异最小。其中侧切牙的厚度变异最大。在距切端3 mm处,上颌尖牙厚度变异较大,与中切牙、侧切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距牙合端2 mm处,上颌侧切牙厚度变异较大,与中切牙、尖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不同性别间比较,蒙古族男性牙冠厚度普遍大于女性,在U1T3、U2T3、U3T2、U3T3男性牙冠厚度大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2T2、U2T3、U3T3与∠SNA呈中度正相关关系;U2T3与∠SNB呈中度正相关关系;U1T3、U2T3、U3T2、U3T3和∠ANB呈中度正相关关系;U2T2、U2T3与MR升支角(∠MR-Copd)呈中度负相关关系。结论:上颌前牙区牙厚度变异较大,与骨骼面型具有相关性,对蒙古族青少年进行正畸治疗时,不同的颌骨关系,应考虑不同前牙牙冠厚度对上前牙转矩、覆牙合覆盖及咬合关系建立的影响,并作出适当矫治量的调整。 张丽媛 金武龙 包雪梅关键词:上颌前牙区 青少年 口腔颌面外科学慕课建设探究 被引量:1 2017年 慕课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教育平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学慕课的建设成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张丽媛 郭喜春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 PPT 教学视频 鼻基底凹陷的三维影像学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Ⅲ类、正常(牙合)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比较两者之间骨性鼻基底的区别,为鼻基底凹陷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40例患者(骨性Ⅲ类患者20例、正常(牙合)者20例),测量CBCT相关数据并导入Simplant pro 11.04软件进行三维定点,比较两者骨性鼻基底的区别。结果骨性Ⅲ类患者与正常(牙合)者的上牙槽座点绝对/相对突度、鼻前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鼻旁-眶下点中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鼻旁点绝对/相对突度、双侧尖牙窝点绝对/相对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对辅助诊断鼻基底凹陷有一定意义,经三维重建测量后,骨性Ⅲ类患者的A点、AN点、B3点、mid-ParaN-D-IF点、ParaN点较正常(牙合)者后移。 许杨 张丽媛 丁伟 金武龙 刘丽关键词:锥形束CT 运用激光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蒙古族和汉族青少年上切牙的厚度及宽度 2022年 目的测量并分析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上切牙牙冠厚度、宽度及宽厚比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120副蒙古族和汉族青少年牙模型,对样本模型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上切牙厚度及宽度,采用配对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民族及性别宽度与厚度的差异,并分析宽厚比例及相关关系。结果①上切牙厚度男性>女性(P<0.05)。②上颌侧切牙厚度蒙古族>汉族(P<0.05)。③蒙古族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宽度男性>女性(P<0.05);汉族上颌中切牙宽度男性>女性(P<0.05)。④上颌侧切牙牙冠宽度蒙古族>汉族(P<0.05)。⑤蒙古族和汉族上切牙牙冠厚度与宽度均具有线性关系。结论上颌切牙的边缘嵴厚度及宽度存在性别及民族差异,牙冠厚度与宽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建立了本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牙冠宽度及厚度的均数及标准差,为本地区患者临床正畸治疗中前牙美学及覆覆盖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张丽媛 包雪梅 孙毓关键词:上颌切牙 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与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和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按Dean法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20例),各组内再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5例,分别采用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的首次托槽脱落率及总脱落率的影响。结果磨除后酸蚀法在轻、中、重度组的托槽总脱落率分别为8.0%、6.3%和21.8%,均明显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的13.3%、18.5%和38.8%(χ2=4.121、15.517和16.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除后酸蚀法在轻、中、重度组托槽首次脱落率中位数分别为1.7%、0.8%、4.3%,而延长酸蚀时间法为2.5%、4.3%、8.8%。与延长酸蚀时间法相比,磨除后酸蚀法处理中、重度组的托槽首次脱落率均较低(χ2=5.756、3.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临床方法处理轻度组的托槽首次脱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斑牙损伤程度越重,应用延长酸蚀时间法的首次脱落率及托槽总脱落率都越高,而应用磨除后酸蚀法处理中度组的首次总脱落率及托槽总脱落率均最低。结论氟斑牙损伤越重,两种处理方法的托槽脱落率都越高。应用磨除后酸蚀法矫治中、重度氟斑牙的疗效优于延长酸蚀时间法。 李琦 张丽媛 孙艳芳 高雅茹 于婷婷 咏梅关键词:氟斑牙 酸蚀 粘接 正畸矫治 托槽脱落率 口腔正畸学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流程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在校生40人、教师8人对校本资源库建设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选取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本科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进行专题理论教学与考核,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校本资源库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理论教学2周后,对实验组30人进行资源库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资源库建设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师生均希望在教学中使用资源库,学生最需要试题库、病例库,教师最需要课件库,61.7%的师生希望通过固定网站平台获得资源,93%的学生及87.5%的教师表示对在线互动很感兴趣。校本资源库满意度分析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校本资源库的实用性、高效性、生动形象性表示满意,76.7%的学生对校本资源库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表示满意。校本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实验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学校本资源库建设应以师生需求及教学大纲为基础,全面收集整理校本资源,完善优化评价体系,结合网络平台进行开发利用。 张丽媛 乌兰其其格 郭喜聪关键词:口腔正畸学 校本资源库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