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榕
- 作品数:32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教学研究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一种苝酰亚胺衍生物医用荧光探针的合成
- 2024年
-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药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灵活地将思政元素与科研实例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学研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在知识传播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实现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设计一种以四氯苝酐为原料、可选择性识别Pb2+的新型苝酰亚胺荧光探针,并将其与Pb2+配位后的荧光性能进行详细研究,准确实现Pb2+的识别。本实验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仪器的合理使用,熟悉苝酰亚胺衍生物医用荧光探针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前沿,促进教学研与课程思政全面协同发展,从而培养科学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 付丽娜郭学思庞榕黄小强周芳范炎峰
- 关键词:药物化学苝酰亚胺荧光探针
-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测定中的应用与展望
- 2018年
- 样品前处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劳动强度大,处理时间长,易发生样品损失。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有机溶剂等特点。本文简述了固相微萃取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几年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吴云朝庞榕张珍于晓静李静怡许静蕾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苯系物前处理技术
- 一种苝酰亚胺Pb^(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选择性识别
- 2024年
- 以四氯苝酐、3-氨甲基吡啶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可选择性识别Pb^(2+)的新型苝酰亚胺类荧光探针N,N-(吡啶-3-甲基)-1,6,7,12-四氯-3,4:9,10-苝二酰亚胺(PDI-MBD)。采用质谱、核磁等检测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法对目标化合物PDI-MBD在N-甲基-2-吡啶烷酮(NMP)/H2O溶液中,对Pb^(2+)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其光谱性能和对Pb^(2+)识别研究显示,探针PDI-MBD自身的荧光较弱,但与金属离子Pb^(2+)配位反应后荧光显著增强,为配位反应前的10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之后又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探针PDI-MBD表现出对溶液中的Pb^(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且灵敏度高。研究发现,Pb^(2+)在0.1×10^(-5)~5×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探针的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b^(2+)的最低检测限为0.5×10^(-6)mol/L。抗干扰试验证明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后,探针PDI-MBD对Pb^(2+)的荧光信号无显著变化,不易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说明PDI-MBD可作为Pb^(2+)荧光探针,具有较优的选择性和较强的灵敏度,建立了一种检测Pb^(2+)的分析方法。
- 付丽娜刘畅王照先康子林庞榕
- 关键词:苝酰亚胺荧光探针选择性
-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样品前处理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需消耗大量萃取溶剂、操作繁琐且难以实现自动化。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具有无萃取溶剂、可直接进样、操作简便快捷、灵敏的特点。本文简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几年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系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庞榕庞龙信建豪
-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苯系物前处理技术
- 分子印迹聚合物与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以结晶紫为目标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出结晶紫分子印迹模板,研究了结晶紫分子印迹模板的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吸附时间和作用位置,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子印迹模板的吸附量和吸附速度低于活性炭,但吸附的选择性高于活性炭。
- 信建豪王高峰庞榕
- 关键词:分子印迹活性炭
- 穿心莲内酯微球中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6年
- 建立了穿心莲内酯微球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称量穿心莲内酯适量,用95%乙醇溶液溶解稀释,在200—500nm波长扫描,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225nm。标准曲线为y=29.122x-0.2382,R^2=0.9992,表明在5.0~2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重现性、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实验要求,辅料对检测无干扰。
- 杨小云段黎娟窦运修付丽娜庞榕
-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
- 兽药奥美拉唑钠在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2018年
- 为了探索兽药奥美拉唑钠在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制备了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将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兽药奥美拉唑钠在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500 m V/s扫描速率范围内峰电流(I)与扫描速率(V)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0.190 3 V-7.306 2,R^2=0.999 37,此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峰电流与奥美拉唑钠浓度在1.36×10^-6-1.36×10^-4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35 819 c-44.451 3,R-2=0.999 1,且检出限较低。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是一种准确测量奥美拉唑钠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兽药奥美拉唑钠的直接测定。
- 付丽娜杨小云庞榕刘红光
- 关键词:兽药奥美拉唑钠电化学行为峰电流
- 槲皮素嵌段共聚物胶束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槲皮素嵌段共聚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槲皮素嵌段共聚物胶束。以槲皮素溶液剂为对照,考察胶束大鼠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胶束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溶液剂的t1/2β为9.15±4.91 min,AUC为36.55μg·min·m L-1;胶束t1/2β为40.28±2.53 min;AUC为84.97μg·min·m L-1。结论胶束能明显延长槲皮素在体内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杨小云付丽娜庞榕
- 关键词:槲皮素药动学
- 吸电子基对苝酰亚胺微纳米结构传感性能的影响
- 2016年
- 在苝四酸酐的苝湾(1,7位或1,6,7,12位)位置引入—Cl或—CN,分别制备了两种苝酰亚胺衍生物N,N-双(七氟丁基)-1,6,7,12-四氯-3,4:9,10-苝二酰亚胺(PTCDI-ClF7)和N,N-双(七氟丁基)-1,7-二氰基-3,4:9,10-苝二酰亚胺(PTCDI-CNF7),探索了其在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中的超分子自组装并测定其微/纳米结构的气敏传感性能。研究显示,两种化合物在苯肼氛围中的灵敏度变化不同,PTCDI-ClF7气敏传感器电阻下降比PTCDI-CNF7高出近2个数量级,其原因是两者占据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值相差较大。结果表明:湾位吸电子取代基的不同对苝酰亚胺衍生物微/纳米结构的气敏传感性能影响显著。
- 付丽娜张翠利庞榕杨小云黄永伟
- 关键词:苝酰亚胺传感性能苯肼
- 以学生为中心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并进行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和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大学教育理念改革的趋势。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付丽娜李锟庞榕张翠利王聪颖
- 关键词: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