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岚

作品数:50 被引量:336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心血管
  • 24篇血管
  • 21篇心血管病
  • 21篇血管病
  • 18篇高危
  • 14篇高危人群
  • 11篇血压
  • 10篇高血压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8篇心血管疾病
  • 8篇血管疾病
  • 7篇血糖
  • 6篇患病
  • 5篇肥胖
  • 4篇动脉
  • 4篇动脉斑块
  • 4篇腰围
  • 4篇影响因素
  • 4篇颈动脉

机构

  • 48篇江苏省疾病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常熟市疾病预...
  • 5篇东南大学
  • 4篇苏州市疾病预...
  • 3篇淮安市疾病预...
  • 2篇包头市疾病预...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2篇盐城市疾病预...
  • 2篇东海县疾病预...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疾病...
  • 1篇南通市疾病预...
  • 1篇无锡市疾病预...
  • 1篇扬中市疾病预...
  • 1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深圳北京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溧水区...

作者

  • 48篇崔岚
  • 43篇覃玉
  • 43篇苏健
  • 40篇周金意
  • 19篇陶然
  • 16篇杜文聪
  • 11篇武鸣
  • 7篇罗鹏飞
  • 4篇俞浩
  • 3篇顾淑君
  • 3篇沈冲
  • 3篇张宁
  • 3篇朱政
  • 3篇吴叶
  • 3篇盛红艳
  • 3篇苏健
  • 2篇单云峰
  • 2篇刘付东
  • 2篇陆艳
  • 2篇崔仑标

传媒

  • 10篇中华疾病控制...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中国慢性病预...
  • 7篇江苏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预防医学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成人心率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系
2022年
目的 探讨江苏省35~75岁成人心率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2019年江苏省8个项目点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资料,共140 281名对象纳入本研究。将心率分为3个水平(<70、70~80、>80次/min),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心率水平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目标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0.75%和57.76%,心率<70、70~80、>80次/min人群分别占31.95%、39.20%、28.8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3个不同心率水平分别占31.65%、41.21%、27.14%;高血压人群中分别占31.70%、37.28%、3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心率<70次/min为参照,心率70~80次/min、>80次/min者正常高值血压风险的OR值分别为1.153(95%CI为1.103~1.204)、1.589(95%CI为1.509~1.672),高血压风险OR值分别为1.181(95%CI为1.129~1.236)、2.141(95%CI为2.031~2.256)。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检出风险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在进行血压控制的同时应加强心率的管理。
吴叶覃玉顾亦斌张宁陈路路崔岚苏健陶然周金意
关键词:心率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
江苏省22083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分布特征。方法在2015—2018年度全国CVD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江苏省研究数据基础上,分析全省CVD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三间分布。结果22083名CVD高危人群中,当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健康饮食、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别为79.85%、91.55%、8.31%、25.02%、24.41%和28.24%。全部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2.57±1.05)分,84.96%的对象同时具有2~4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但所有生活方式因素均健康的个案所占比例仅0.20%。相比而言,女性、低年龄组、农村地区、高文化程度者同时具备≥4项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更高(均有P<0.05)。4种高危类型中,血压高型高危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最高,为(2.58±1.04)分,CVD患病风险≥20%型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最低,仅(2.38±1.04)分。结论江苏省CVD高危人群中相关生活方式均健康的比例很低,健康生活方式存在人群和城乡差异,应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的综合干预措施,阻止其由"高危"向"患病"状态转变。
潘子瑞孙中明文进博覃玉苏健崔岚周金意武鸣陶然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6个项目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R 4.2.3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92名研究对象,平均脉压指数为0.4±0.1;颈动脉异常5969人(52.4%),颈动脉斑块4186人(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颈动脉异常和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7%和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0岁以下人群相比,60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异常和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检验均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 mmol·L^(-1)人群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 mmol·L^(-1)人群颈动脉异常患病风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检验P<0.05)。结论:江苏省35~75岁常住居民脉压指数增大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且60岁及以上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 mmol·L^(-1)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更高。
陈路路王子东苏健苏健崔岚覃玉周金意
关键词:脉压指数颈动脉斑块
江苏省35 ~ 75 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江苏省35~7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全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2019年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数据,纳入其中自报既往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和用药信息,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3576例,23.2%使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女性(OR=0.59,95%CI:0.47~0.73)、现在吸烟(OR=0.64,95%CI:0.49~0.82)、现在饮酒(OR=0.76,95%CI:0.58~0.99)患者使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性更低;教育水平越高(与小学及以下比较,初中:OR=1.72,95%CI:1.35~2.20;高中:OR=1.75,95%CI:1.21~2.51;大学及以上:OR=1.94,95%CI:1.06~3.57)、有高血压史(OR=1.38,95%CI:1.13~1.70)患者使用他汀类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性更高。结论江苏省心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使用不太理想,应重点关注女性、低教育水平、无高血压史、吸烟和现在饮酒患者。
陈路路苏健崔岚覃玉周金意陶然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
心脏代谢指数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地区、年龄±5岁、无癌症病史的女性。研究共纳入796例乳腺癌病例和930名健康对照。研究对象中位年龄53.00岁,65.64%已绝经。按照绝经状态进行分层,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未绝经和已绝经女性中CM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4个节点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拟合CM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CMI水平每增加一个分组层级,总人群、未绝经和已绝经女性中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33.0%(OR=2.330,95%CI:1.919~2.861)、176.8%(OR=2.768,95%CI:1.861~4.302)和116.6%(OR=2.166,95%CI:1.745~2.729)。CMI水平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正向剂量反应关系(均P_(总趋势)<0.001)。CM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在年龄≤60岁和低体力活动水平亚组中更强。[结论]CMI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未来仍需在前瞻性研究中予以验证。
龙渺钱云俞浩苏健范习康崔岚朱政武鸣周金意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交互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为制定糖尿病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83 530名≥35岁社区居民的初筛调查数据,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系统评价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江苏省83 530名≥35岁社区居民中,患糖尿病者15 755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8.8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肥胖和高血压是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为两者均不存在时的1.67倍(OR=1.67,95%CI=1.52~1.83)。结论江苏省≥35岁社区居民饮酒与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徐文超覃玉苏健崔岚杜文聪周金意
关键词:糖尿病饮酒肥胖
江苏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及其与肥胖的关联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了解江苏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流行状况,探讨超重、肥胖与MS的关联。方法 数据源于2015—2019年度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对56 575名纳入分析的60~75岁老年人群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MS及其组分患病情况,分析超重、肥胖与MS的关联。结果 ≥60岁老年人群MS患病率为33.1%,超重、肥胖者的患病率分别为62.5%和35.9%。各组分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82.1%,其次为高血糖(48.0%)、腹型肥胖(31.5%);各组分组合比例最高的为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占22.4%。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发生MS风险的OR值分别为3.704(95%CI:3.521~3.897)和11.188(95%CI:10.546~11.869),男性肥胖者与MS的关联强度高于女性(16.231 vs. 8.448),性别和肥胖的乘积项具有相乘交互作用(χ^(2)=136.214,P<0.001)。结论 超过60%的肥胖者患有MS,男性肥胖者MS患病风险高于女性。
顾晓美覃玉陈路路苏健崔岚陶然周金意
关键词: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腹型肥胖
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方法2021-2022年在江苏省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12个地市22个区(县)开展社区人群调查,共纳入123531名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评价年龄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46.60%,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标化控制率为11.24%,男性低于女性,农村低于城市。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和控制率呈上升趋势(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越大、农村、饮酒频率越高、分居/丧偶、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脑卒中、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农村、北方地区、饮酒频率越高、肥胖是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建议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关注农村、低文化程度人群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毕海涛苏健陈路路崔岚陶然周金意覃玉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控制率影响因素
空腹血糖长期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长期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为T2DM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常熟市14个乡镇(街道),在每个乡镇(街道)中招募已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共10246名T2DM患者完成基线调查,并于2020年进行随访调查。2013年和2020年的FPG值通过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获取,2014—2019年的FPG值来源于常熟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年度健康体检数据。基于至少3次FPG测量数据计算FPG长期变异性指标,包括FPG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平均真实变异(AR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系数(VIM)。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SD、CV、ARV、VIM与T2DM患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并根据年龄、性别以及糖尿病用药史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7174名患者纳入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位随访时间为8.00年,随访期间共306人死于CVD。Cox回归分析显示,FPG的SD、CV、ARV和VIM每增加1个标准差,CVD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9%(HR=1.19,95%CI:1.06~1.34),13%(HR=1.13,95%CI:1.01~1.27),17%(HR=1.17,95%CI:1.04~1.31)和16%(HR=1.16,95%CI:1.04~1.30)。分层分析显示,在单用降糖药患者中,FPG长期变异性指标与CV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SD:HR=1.20,95%CI:1.04~1.39;CV:HR=1.15,95%CI:1.00~1.32;ARV:HR=1.21,95%CI:1.06~1.39;VIM:HR=1.19,95%CI:1.04~1.35),但未见FPG长期变异性指标与CVD死亡风险在未用药、单用胰岛素和联合用药的T2DM患者中存在关联。在≥65岁的患者中,SD(HR=1.16,95%CI:1.02~1.32)、ARV(HR=1.24,95%CI:1.09~1.40)和VIM(HR=1.15,95%CI:1.02~1.30)与CV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未见FPG变异性指标与CVD死亡风险在<65岁的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性中VIM
官昊宇覃玉俞浩崔岚陆艳程亭亭顾淑君沈冲周金意武鸣武鸣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5—2017年江苏六地区35~75岁居民乳类及制品摄入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关联
2022年
目的 了解乳类及制品摄入对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6个地区35~75周岁居民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经心血管病患病风险评估,40 234人被列为心血管病高危研究对象,年龄(57.30±9.44)岁,女性24 608人(61.15%),农村20 412人(50.72%),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再经倾向性得分匹配,最终纳入35 104名对象。结果 研究对象乳类及制品摄入频率<1 d/周者达23 607人(67.30%)。以乳类及制品摄入<1 d/周组为参照,调整城乡、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饮酒、体质指数、腹型肥胖及蔬菜、水果摄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乳类及制品摄入频率增加,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呈下降趋势(P<0.001),其中以乳类及制品频率4~6 d/周组风险最低(OR=0.608,95%CI 0.546~0.677)。相加交互分析发现,联合蔬菜摄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P<0.05),在相同乳类及制品摄入频率下,水果摄入频率增加可降低心血管高危风险。结论 较多乳类及制品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联合蔬菜、水果摄入能协同降低心血管高危,蔬菜作用强于水果。
吴叶盛红艳戴宁彬顾亦斌张宁崔岚苏健覃玉周金意
关键词:摄入量心血管疾病风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