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喻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语言哲学
  • 3篇哲学
  • 3篇孔子
  • 2篇言意
  • 2篇言意之辩
  • 1篇形上追求
  • 1篇言意之辨
  • 1篇语言哲学思想
  • 1篇儒家
  • 1篇荀子
  • 1篇先秦儒家
  • 1篇名实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宋喻
  • 2篇彭传华

传媒

  • 2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先秦儒家对语言哲学的形上追求——以孔子、荀子为例
2009年
就语言如何把握形上之道而言,孔子言道以"隐喻"的方法为代表;荀子言道以"负的方法"为代表。孔荀二儒对道的把握除了用意像语言加以言说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行动去体认和体悟,这种化认识论为实践哲学的体道方法,将儒家的语言理论与道德学说美妙地结合起来,将传统上所出现的形而上学与心灵理论有效的联接起来了,这在荀子那里尤其明显。
宋喻
关键词:孔子荀子语言哲学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被引量:13
2008年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系是互动的辩证关系;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为"礼"。其"言意之辩"的主要内容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言道两个方面。孔子语言哲学凸显语言的规范功能,本质上是以道德行为实用主义为取向,以语用学为圭臬的。
彭传华宋喻
关键词:孔子语言哲学
孔子的“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之义
2008年
孔子的"言意之辩"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把握道两个方面。孔子认为在名言领域是言可尽意的,而超名言领域则是言不可尽意的,这种观点是辩证的合理的;而孔子对于"语言能否把握道"的回答则是主张以"隐喻"的方式把握道,这种处理方法则是一种化认识论为实践哲学的解决方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认知理性不甚发达的原因之一。
宋喻彭传华
关键词:孔子语言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