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穗
  • 1篇沿江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双季稻
  • 1篇双季晚稻
  • 1篇水稻
  • 1篇穗粒
  • 1篇穗粒数
  • 1篇穗期
  • 1篇穗型
  • 1篇中籼
  • 1篇中籼杂交稻
  • 1篇竹黄
  • 1篇晚稻
  • 1篇维管束
  • 1篇粒数
  • 1篇毛竹
  • 1篇每穗粒数
  • 1篇季稻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庐江县...

作者

  • 4篇孙杰
  • 3篇尤翠翠
  • 3篇武立权
  • 3篇柯健
  • 2篇陈婷婷
  • 1篇王传贵
  • 1篇朱德泉
  • 1篇张双燕
  • 1篇王翔
  • 1篇陈美玲
  • 1篇李媛媛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稳定水稻每穗粒数提高穗型指数的穗期施肥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水稻科学施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水稻每穗粒数提高穗型指数的穗期施肥方法及其应用,施肥时期为倒三叶,所述倒三叶为倒数第三片叶伸开至完全展开阶段,所述施肥量为110kg ha<Sup>‑1</Sup>,所...
柯健孙杰尹传俊王鑫武立权何海兵尤翠翠张强强
毛竹竹黄部位的界定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MoticSMZ-168图像测量系统.对1年生毛竹不同高度横切面上的维管束的分布密度、面积和周长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靠近竹壁两侧均有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其中一年生毛竹竹黄与竹肉的分界线位于靠近竹内壁约1/7~1/3处,距竹内壁约2—3mm。
裴韵文王传贵张双燕王翔陈美玲孙杰李媛媛
关键词:毛竹维管束竹黄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高产群体农艺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探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产量成因及高产品种群体共性特征。以120个中籼杂交稻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安徽舒城农科所开展品种评比试验,并根据每穗粒数排序将供试品种均分为大穗型(193~270)、中穗型(167~191)和小穗型(108~166)3类,比较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的产量及构成、生育进程、日产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穗型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穗型下水稻产量变幅均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进一步分别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种类型。高日产量是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共性指标,其中大穗型与增加叶面积指数有关,而中、小穗型可能与促进光能转化效率有关。除日产量外,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形成极具差异。从产量构成来看,大穗型品种主要依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增产;中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而小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这种穗型间的差异与分类方法和大穗型水稻灌浆障碍有关。从物质积累来看,与小穗型高产品种较高的收获指数不同,大、中穗型水稻要依靠生物量增加来提高产量。各穗型下不同产量水平的穗位枝梗分布与穗长均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大穗型高产品种主要表现为日产量高、生物量大、穗多粒重、叶面积指数高;中穗型高产品种表现为日产量高、穗数多、生物量大;而小穗型高产品种则为日产量高、收获指数大、穗粒兼顾、结实率高。总的来说,大穗型高产品种的共性指标为:日产量107.0 kg hm^(-2)d^(-1)、生物量20.2 t hm^(-2)、有效穗数229.8 m^(-2)、叶面积指数6.1;中穗型高产品种为:日产量95.3 kg hm^(-2)d^(-1)、有效穗数253.9 m^(-2)、生物量19.5 t hm^(-2);小穗型高产品种:日产量79.6 kg hm^(-2)d^(-1)、收获指数61.0%、有效穗数239.0 m^(-2)、结实率84.6%。此外,应该根据品种穗型大小针对性进行高产氮肥管理。
陶士宝柯健孙杰尹传俊朱铁忠陈婷婷何海兵尤翠翠郭爽爽武立权
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晚稻适宜品种类型及高产群体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研究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晚季籼稻和粳稻产量差异,明确适宜类型品种及高产形成机制。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徽庐江进行,以当地常规种植的17个籼稻和17个粳稻优质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籼稻和粳稻在产量及构成、物质积累和生育进程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粳稻与籼稻总体上产量水平相当,但粳稻产量限制因子少,安全齐穗性有优势,具有更高的产量稳产性和生态安全性。高产粳稻主要是通过增加移栽-抽穗期干重来增加总干物质积累,以提高总颖花量和产量。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生育前中期不同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对总颖花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大穗型(每穗粒数102.3~112.0)和小穗型粳稻(每穗粒数52.0~99.7)干物质优势积累期分别为移栽-穗分化期和穗分化期-抽穗期,与总颖花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709和0.829。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穗型粳稻品种移栽-穗分化期干物质积累受穗分化期分蘖数显著影响,而小穗型粳稻品种穗分化-抽穗期干物质积累由抽穗期分蘖数和单茎干重共同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粳稻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区适宜的双季晚稻品种类型,高产粳稻群体颖花量为33.8×10^(3)~41.0×10^(3) m^(-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为15.2~16.6 t hm^(-2),日产量为58.9~64.3 kg hm^(-2) d^(-1)。在品种选择上,高产大穗型粳稻应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如嘉58、武育粳6571和常优5号;而小穗型品种则应具有适宜的抽穗期分蘖数和单茎干重,如宁粳7号、武育粳5745和沪香粳151。另外,应针对不同穗型的高产粳稻品种研究其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以进一步发挥品种产量潜力。
柯健陈婷婷吴周朱铁忠孙杰何海兵尤翠翠朱德泉武立权
关键词:双季晚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