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长牡蛎非编码小RNA(miR-96a-5p)及在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长牡蛎非编码小RNA(miR‑96a‑5p)及在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长牡蛎非编码小RNA(miR‑96a‑5p)为SEQ ID No.1中碱基所示。其在抵御细菌感染中具有明显效果。...
- 宋林生高磊刘璐王玲玲
- 中国近海棱梭群体形态学和耳石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为研究棱梭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自金门、厦门、虎门、湛江、北海和防城港6个地点邻近海域的棱梭群体样本的形态和矢耳石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棱梭样本的形态研究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地标形态学开展,对矢耳石的形态研究则将传统耳石形态分析法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相结合,形态和耳石形态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棱梭形态量度指标提取的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5.868%,从85个耳石形态指标提取的前2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290%,根据临界值85.000%可以推断这6个棱梭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上的差异不能够单独依靠少数指标来判断;聚类分析的结果总体显示出群体间差异与地理距离等因素相关联的分布规律;在判别分析中形态学量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5.9%,而耳石形态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略低,为69.3%;对棱梭形态量度指标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湛江棱梭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量度指标较少。栖息地环境、饵料组成和海流等可能是导致形态学差异和耳石形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理化因子的相似性和群体间的交流会减弱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的差异。
- 阳敏刘璐吴桢吴天昊谭颖琪龙丹丹高天翔宋娜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形态学中国近海
- 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被引量:8
- 2011年
-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 李纯厚魏小岚王学锋颉晓勇胡维安陆琴燕刘璐徐娇娇
- 关键词:对虾养殖模式
- 中国近海棱梭拉丁名的更正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解决我国棱梭(原定名为Liza carinata)命名的问题,本研究采集了中国近海7个地理群体的棱梭样品,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和DNA条形码研究。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近海棱梭样品的胸鳍长度/体长、头长/体长的比值分别为15.O%-18.3%、22.5%~25.1%,与前人记录的Liza affinis的胸鳍长度/体长(14.5%~18.4%)、头长/体长比值(22.1%~26.9%)相吻合,而与Liza carinata胸鳍长度/体长(19.8%-23.9%)、头长/体长比值(27.0%-31.3%)范围不相符。DNA条形码分析结果表明,GenBank中Liza carinata和Liza affinis的COI基因同源序列遗传距离为13.11%,而本研究所采集样品种内差异为0.08%。NJ邻接关系树显示,本研究所使用样品与Liza affinis聚为一支,遗传距离为0.08%,而与Liza carinata的遗传距离为13.06%,已达到种以上水平。综上,本研究认为中国近海棱梭的拉丁名应为Liza affinis,我国近海是否存在真正的Liza carinata尚需进一步研究。
- 刘璐高天翔韩志强李纯厚孙典荣宋娜
- 关键词:形态学遗传学拉丁名
- 一种可在无光条件下使用的不含金属元素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在无光条件下使用的不含金属元素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催化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功能化的碳纳米管3‑15,石墨烯1‑5,氮化碳20‑60。它与传统的光催化剂相比,即使没有光照也仍保持光催化活...
- 王华张奇刘萱刘璐丛佳
- 文献传递
- 高机械强度的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机械强度的碳纳米管复合中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中空纤维膜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碳纳米管1-20,二氧化钛粉末15-40,N-甲基吡咯烷酮50-60,聚乙烯醇缩丁醛1-5。它与传统的纯碳纳米管...
- 王华张奇刘萱吕丰訸刘璐
- 文献传递
- 海洋渔业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增殖放流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放流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不断改进放流技术,使放流效果不断改善。从增殖效果、生态效果、社会效果3个方面对国内外海洋渔业生物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放流效果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放流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 刘璐林琳李纯厚刘永徐姗楠周一兵
- 关键词:增殖放流增殖效果生态效果社会效果
- 规模化制备g-C<Sub>3</Sub>N<Sub>4</Sub>中空纤维膜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规模化制备g-C<Sub>3</Sub>N<Sub>4</Sub>中空纤维膜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三聚氰胺或尿素或三聚氰胺和尿素的混合物放入马弗炉中,在450-600℃的温度下灼烧1-4h,获得黄色的...
- 王华张奇刘萱吕丰訸刘璐
- 文献传递
- 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传播威胁到环境生态安全。本研究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为目的基因,采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考察了水环境因子中pH、盐度、总氨氮、活性磷酸盐、腐殖酸、...
- 刘璐
- 关键词:水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
- DNA条形码技术在鲻科鱼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研究选用DNA条形码的通用基因片段,采用特异性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结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鲻科(Mugilidae)6属17种鱼类的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分子树构建和系统进化研究。研究表明,在所得的17种鲻科鱼类共有的555bp COI基因片段中平均GC含量为46.9%。其中,第二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49.8%~56.2%),平均54.9%;第一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31.9%~48.6%),平均42.9%;第三密码子差别不显著(42.5%~43.4%),平均42.7%。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K2P),17种鲻科鱼类种内遗传距离的平均值为0.004 5,种间遗传距离为0.191,是种内遗传距离的42倍。在分子系统树上,所有物种均呈单系,5属为独立分支,只有隶属于梭属(Liza)的尖头梭(Liza tade)与莫鲻属(Moolgarda)聚类,表现出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结果验证了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鲻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有效性,可用于辅助探讨鲻科科下属、种分类阶元系统发育问题。
- 刘璐孙典荣李纯厚韩志强高天翔沈康宁宋娜
- 关键词:鲻科COI基因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