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杰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3篇笔下
  • 2篇悬念
  • 1篇当下
  • 1篇都市
  • 1篇都市空间
  • 1篇心路
  • 1篇心路历程
  • 1篇叙事
  • 1篇叙事风格
  • 1篇言说
  • 1篇移情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身份
  • 1篇视阈
  • 1篇天体
  • 1篇裙子
  • 1篇人格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言说

机构

  • 8篇上海大学
  • 4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

  • 8篇刘敏杰
  • 2篇庞好农

传媒

  • 2篇外语研究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的文学魅力解读
2019年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被奉为英文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原因在于倒叙的使用增加了故事情节的陌生性和原创性,哥特元素和悬念手法增强了小说的通俗性和感染力,作品中的未解之谜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让作品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福克纳对人类灵魂的准确把握,以及在作品中传递的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展露了他对传统、对社会的独特思考。
刘敏杰
关键词:经典性
他者建构下的自我言说:海丝特与祥林嫂比较研究
2020年
《红字》和《祝福》都讲述了女性自我在强大的他者社会里遭遇不幸和受到惩罚的故事。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海丝特和祥林嫂身上集中体现着他者建构下的自我生存困境,凸显出社会中他者伦理缺失和自我言说的困难,她们迥异的命运结局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和救赎观。霍桑和鲁迅对自我和他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关照对当代网民暴力行为具有警示意义,他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思考为推动人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刘敏杰
关键词:海丝特·白兰红字祥林嫂
小说《天体》中哈尔西的叙事风格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天体》结构优美,张弛有度,叙事风格自成一体。哈尔西从触景移情、悬念和蒙太奇等方面展现了这部小说的叙事特色和写作风格。她从联想、回忆和心象等触景移情叙事手法描写人物性格,揭示了心理演绎的多维性。触景移情、悬念和蒙太奇等叙事手法的创造性运用是哈尔西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认知其作品背后深层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作品中神秘而恐怖的阿曼文化氛围、生动的细节描写、时空跨越的小说结构和小说主题的多维呈现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庞好农刘敏杰
关键词:悬念蒙太奇
从《长梦》探析赖特笔下的都市空间与黑人生存危机被引量:3
2019年
赖特在《长梦》里展现了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空间里所遭受的政治欺凌和精神压迫。他从黑人社区的地域性、黑人经济实体的脆弱性和警察执法的违法性等方面揭示了黑人社区物理空间与政治空间的密切关系。这部小说并没有刻意渲染家庭空间对女性的束缚,而是从女性气质和传统空间的规约来探讨女性空间诉求的张力。此外,赖特以黑人作家特有的恢弘笔触,描绘了生存空间各异的男性世界,透视他们内心的演绎,把他们的灵魂深处彻底曝光;在放逐心灵的同时,赖特绵密细致地展现男性的烦恼,诠释种族主义社会环境里都市黑人男性的困境与悲哀。
庞好农刘敏杰
关键词:都市空间黑人
拯救自我:《五号屠场》在当下的启示
2012年
库特·冯内古特的和平主义思想、虚无主义观念和宿命论信仰弥漫在《五号屠场》的各个层面。他通过对战争、人际交往、时间旅行和外星奇遇等场景的描写阐释了战争与正义、物质与爱情、外星人视阈与人类窘境等方面的关系,抨击了人类的残忍、自私和贪婪,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的社会和世界。如果人类世界一天没有停止重复《五号屠场》所提及到的悲剧,冯内古特的启示对人类世界的告诫和警示就一天不会失效。
庞好农刘敏杰
关键词:库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反战
从《西去》探析哈米德笔下的难民心路历程被引量:2
2019年
哈米德在《西去》里从战争、逃亡和虚无等方面描写了难民问题给平民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揭示战争造成的社会危机对个人命运的颠覆。经济恐慌、场景恐慌和生存恐慌是战争恐惧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了战争给城市经济、公共设施和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灾害,揭露了交战双方践踏人权、草菅人命的暴行。哈米德笔下的"魔幻之门"不是平民逃离战乱的福音之门,而是一种"诗化的逃离"。个人情感、国家归属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虚无感的形成表明战乱和恶劣生存环境会扭曲人性和毁灭社会伦理。
庞好农刘敏杰
从《被掩埋的巨人》探析石黑一雄笔下的悬念“景观”被引量:2
2018年
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里从整体式悬念、顶针式悬念和切入式悬念等角度展现了事件悬念与小说情节的内在关联,从倒装式悬念、分解式悬念和情景反讽式悬念创新性地展现了人物的身份,使读者对小说人物的认知从迷惘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其误会式悬念、映衬式悬念和豹尾式悬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多维性和趣味性,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社会语境里的情绪、心态和思维演绎。作者的一系列悬念极大地增添了该小说的艺术魅力,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凸显了文不尽、谜不解的叙述特色。
庞好农刘敏杰
多重人格、幻听人格与后继人格——《穿蓝裙子的魔鬼》之心理学视阈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穿蓝裙子的魔鬼》揭示了种族越界、政治腐败和经济压迫是二战后不少美国黑人在洛杉矶陷入人格分裂的主要致因。在沃尔特.莫斯利的笔下,多重人格是黑人生存环境恶化的表现形式,幻听是人在险境中出现的善意化多重人格的演变形式,追逐贪欲而生的后继人格把人变成魔鬼,折射出黑人在种族压迫下的心灵扭曲。莫斯利对人格分裂各种表征的描写,揭示了种族主义制度下黑人社会心理的本真反应,开拓了当代非洲裔美国犯罪小说写作的新路径。
庞好农刘敏杰
关键词:多重人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