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月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通量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微生物
  • 2篇温室气体
  • 1篇氮沉降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易氧化有机碳
  • 1篇异养
  • 1篇有机碳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树
  • 1篇针叶树种
  • 1篇中国陆地生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土壤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6篇冯月
  • 4篇张军辉
  • 3篇耿世聪
  • 2篇韩士杰
  • 2篇徐丽
  • 1篇王树起
  • 1篇张悦
  • 1篇陈志杰
  • 1篇张雪
  • 1篇肖建章
  • 1篇谷越
  • 1篇张蕾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林龄对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机制,可为森林温室气体通量估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不同林龄(15、30和50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吸收速率及其调控因素。结果表明:30年生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红松:(1724.18±98.57)μg C·kg^(-1)·h^(-1);落叶松:(1306.37±142.27)μg C·kg^(-1)·h^(-1))和CH_(4)吸收速率(红松:(5.12±0.68)μg C·kg^(-1)·h^(-1);落叶松:(1.91±0.85)μg C·kg^(-1)·h^(-1))显著高于15和50年生(P<0.05)。30年生红松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显著高于15和50年生(P<0.05),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随林龄增加变化不显著。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139±0.016)和(0.137±0.056)μg N·kg^(-1)·h^(-1)。红松人工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均高于同龄落叶松人工林,15和30年生达到显著水平(P<0.05)。红松人工林土壤CH_(4)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同龄落叶松人工林(P<0.05)。红松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同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均无显著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影响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全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其中微生物生物量氮受树种和林龄的影响。CH_(4)吸收速率受到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影响,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受树种和林龄调控。N_(2)O排放速率受溶解性有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影响,其中溶解性有机氮受林龄影响。综上所述,树种和林龄差异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异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吸收速率的差异。
裴昱张悦耿世聪耿世聪冯月
关键词:针叶树种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退化地区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20年
采用野外原位实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兴安岭多年冻土不同程度退化地区生长季湿地土壤温室气体CH4、CO2和N2O的排放通量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类型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连续多年冻土区,分别用D1、D2、D3表示)土壤在生长季时期表现为CO2和N2O的源;D1和D3为CH4的源,D2为CH4的汇。D1、D2、D3土壤在生长季中平均CH4排放通量分别为(0.127±0.021)、(-0.020±0.006)、(0.082±0.019)mg·m^-2·h^-1;CO2排放通量分别为(371.50±66.73)、(318.43±55.67)、(213.19±37.05)mg·m^-2·h^-1;N2O排放通量分别为(24.05±2.62)、(8.07±2.42)、(2.17±0.25)μg·m-2·h-1。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随多年冻土退化程度的加剧呈现出升高的趋势。2)细根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全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总可溶性氮、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均影响温室气体排放,3种不同类型冻土区土壤CH4、CO2和N2O的排放差异是诸多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徐丽李成旭张军辉冯月张蕾韩士杰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
长白山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被引量:24
2016年
为了解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群落恢复演替土壤碳储量的变化,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白桦幼龄林、白桦中龄林、白桦成熟林、阔叶红松成熟林和阔叶红松过熟林5个不同演替序列,研究其土壤总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白桦林从早期到晚期的演替,SOC、MBC、ROC、POC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和碳氮比(C/N)均呈现先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的规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MBC、ROC和PO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个演替序列内ROC/SOC和POC/S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91%~47.95%和14.21%~69.46%。相关分析表明:MBC、ROC和POC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OC、MBC、ROC和POC含量与全氮、全磷及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为了解白桦林在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变化和固碳潜力提供数据支持。
张雪韩士杰王树起谷越岳琳艳冯月耿世聪陈志杰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全球森林土壤异养硝化过程N_(2)O排放通量估算被引量:1
2022年
N_(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和人类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深入探究对有机氮异养硝化作用及其产生N_(2)O过程的影响机制,完善全球N_(2)O通量估算模型,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全球135个样点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及其产生N_(2)O速率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然后将主要影响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来模拟全球森林土壤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及其产生N_(2)O速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土壤pH和土壤C/N是影响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土壤C/N、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以及土壤温度是影响有机氮异养硝化产生N_(2)O速率的主要因素。全球森林土壤异养硝化速率平均为0.4241(0.0014~0.689)μg N·g^(-1)·d^(-1),异养硝化产生N_(2)O速率平均为0.2936(0.21~1.103)μg N_(2)O·kg^(-1)·d^(-1);北纬50°左右的森林土壤异养硝化速率及其产生的N_(2)O的速率均较高,而在南纬30°至北纬30°的森林土壤异养硝化速率及其N_(2)O的产生速率均较低,尽管在亚洲东北部地区森林土壤异养硝化速率很高,但其产生N_(2)O的速率却很小;全球森林土壤有机氮异养硝化作用下N_(2)O的排放量约为(1.4584±0.3791)Tg N·a^(-1),是天然土壤N_(2)O排放量的26.04%,是全球N_(2)O排放量的8.58%。
刘炳彦张军辉耿世聪陶晶晶冯月
模拟降雨和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降雨和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降雨系统下方设有模型箱,模型箱内装有试验的土体,覆盖层铺设于土体表面;模型箱侧面设有地表水集水孔和多个土壤层间水集水孔;监测系统预先设于各个观察监测点位上;监测系统均与模...
肖建章冯月王波蔡红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Q_(10)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研究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可以降低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碳收支评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结果发现:模拟氮沉降增加整体上对Q_(10)影响不显著(0.49%),但显著降低了高原气候带生态系统Q_(10)(16.32%),显著增加了沼泽Q_(10)(38.19%)。效应大小与试验模拟的氮沉降量有一定关系,模拟氮沉降量小于50 kg·hm^(-2)·a^(-1)时Q_(10)增加2.59%,模拟氮沉降量为50~150和大于150 kg·hm^(-2)·a^(-1)时Q_(10)分别降低4.33%和1.61%。使用只含硝态氮的氮肥显著增加了Q_(10)(34.33%),而施加尿素的生态系统Q_(10)则显著降低(8.11%)。模拟氮沉降的时间超过15个月显著降低Q_(10)(19.24%)。模拟氮沉降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可能是由于氮通过影响土壤养分而影响了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使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徐丽杨雁茹张军辉冯月
关键词:模拟氮沉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