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娟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下水
  • 4篇岩溶
  • 4篇岩溶地下
  • 4篇岩溶地下水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下河
  • 2篇污染
  • 2篇旅游
  • 2篇旅游活动
  • 2篇金佛山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下河系统
  • 1篇亚高山
  • 1篇岩溶含水介质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水系统
  • 1篇遥感
  • 1篇夜郎
  • 1篇遗产地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安顺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8篇任娟
  • 7篇杨平恒
  • 5篇张宇
  • 5篇陈峰
  • 5篇张海月
  • 4篇王建力
  • 4篇刘黛薇
  • 2篇蓝家程
  • 1篇张宇
  • 1篇任娟
  • 1篇谢世友
  • 1篇王家录
  • 1篇于正良
  • 1篇王勇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珠江水运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特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是河水与地下水相互交换和混合的区域,在河流、地下水生态和水质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地球化学特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对河水及交互带的水温、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EC)进行自动监测,结合对水样离子浓度和交互带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马鞍溪侧向交互带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监测期间交互带受河水入渗影响为主,交互带的缓冲作用使其温度、DO、pH值、EC等指标变异系数较河水低.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马鞍溪侧向交互带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作用下形成了迅速进入缺氧状态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pH值先降低后升高的酸碱环境.在其影响下,K^+、NH_4^+-N、NO_3^-、SO_4^(2-)呈下降趋势,全Mn、EC、Na^+、Ca^(2+)、Mg^(2+)、Sr^(2+)等先上升后下降,全Fe、Al^(3+)等呈上升趋势.受河水、地下水长期交互影响,在距河岸约30 cm处的交互带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较高,形成独特的水化学梯度.据此可推断出马鞍溪侧向交互带边界可能在距河岸30~50 cm处,其中浅层交互带的边界可能在距河岸10 cm左右的位置.在河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河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对净化水质有重要作用.
张宇杨平恒王建力谢世友陈峰詹兆君任娟张海月刘黛薇孟元可
关键词:地球化学梯度特征
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槽模构造的发现及古流向意义
2016年
在对重庆綦江老瀛山地区的野外考察中,在上白垩统夹关组地层发现3处沉积岩底面上成群分布的槽模构造,分布海拔为766~891m,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下伏岩层均为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槽模长轴彼此平行,呈雁行状排列,轴长在5~20cm,槽模突起陡端指向25°~37°方向,表明晚白垩世老瀛山地区的古水流自NE向SW流动.这些槽模的发现,为恢复晚白垩世綦江地区古流水的方向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杨平恒詹兆君谢显明罗顺清张海月陈峰任娟刘黛薇张宇胡旭峰杜冰雪
关键词:砂岩
高分辨率示踪技术和定量计算在岩溶含水介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更好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以重庆市金佛山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分辨率示踪试验,定量计算了流域地下水及含水介质特征。结果显示,荧光素钠较天来宝具有更高的回收率,在反映含水介质形态特征方面的适用性更好。枯水季节的地下水流速较慢。示踪剂穿透曲线为双峰型,表明试验段岩溶含水通道单一,存在两条并联通道,但支通道规模较小。
陈峰杨平恒詹兆君任娟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示踪技术岩溶含水介质金佛山
基于遥感的安顺夜郎湖植被干旱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K干旱指数,分析了夜郎湖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干旱背景,运用干旱年份(2009年11月—2010年3月)的4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重点分析了夜郎湖植被对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并探讨了极端干旱事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夜郎湖水库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变冷变干的气候特征,1995—2012年间气温呈显著变冷的趋势(R2=0.54,P<0.05),而年降水量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R2=0.42,P<0.05)。2009年是夜郎湖自1995年以来降水相对稀少,同时也是干旱最为严重的年份(K<0.6)。(2)当水库的K干旱指数小于0.4(特旱)时,NDVI和植被面积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即表现出大范围的缺水性死亡,干旱开始时水库对周边植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基本维持原有水平,之后水库调节能力下降,植被生长受到极度抑制,出现大范围的死亡。而水库水面因受到蒸发量增大与降水量减少的影响,水分逐渐丧失,面积呈逐渐递减的特征。(3)湖泊生态系统在面对特大干旱时植被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地表水极其缺乏,植物根系无法获得维持其生存的水分,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大面积死亡。
娄昭李维杰王家录王家录王勇
关键词:遥感NDVIMNDWI植被
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重庆市青木关、老龙洞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活动方式下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地质背景相似的重庆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为例,从月动态、单场降雨动态两个尺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两岩溶地下河出口姜家泉、老龙洞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泉与老龙洞的Ca^(2+)、HCO_3^-、Mg^(2+)、K^+、NO_3^-、Na^+、SO_4^(2-)、Cl^-、电导率等差异显著,姜家泉K+、NO-3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大于老龙洞,Na^+、SO_4^(2-)、Cl^-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则小于老龙洞.由PCA分析可知,水-岩作用对两岩溶地下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变化都起重要作用,但青木关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老龙洞则主要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两岩溶地下河对单场降雨的响应也不同,姜家泉各指标变化与流量变化高度一致,老龙洞各指标的变化相对无序.青木关水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受水土流失、农业活动影响较大,水-岩作用次之.老龙洞则主要受到水-岩作用的影响,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水土流失作用的影响也较明显.
詹兆君陈峰杨平恒任娟张海月刘黛薇蓝家程张宇
关键词: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主成分分析
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理化特征演化及其概念模型——以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水房泉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为探究高强度旅游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理化参数的演变特征,以重庆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水房泉岩溶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旅游旺季(冬季)对水房泉中各理化指标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分析。研究表明:水房泉在旅游活动高峰期前表现出自然背景条件下的水质特征,各理化指标波动较小;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水中的p H值、电导率(SpC)、溶解氧(DO)、浊度、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二氧化碳分压(pCO_2)、Ca^(2+)、Mg^(2+)、HCO_3^-等均产生了显著的波动。旅游活动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微生物所需的有机质,以及硫酸和硝酸等酸类污染物,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碳酸与酸类污染物一起会加剧岩溶地下管道的溶蚀,使地下水中富集碳酸盐岩溶蚀物Ca^(2+)、Mg^(2+)、HCO_3^-等(浓度增幅分别为10%、22%、26%);同时因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不同,导致高峰期间水房泉中的K^+、Na^+、Cl^-、PO_4^(3-)、SO_4^(2-)的上升幅度均比其余水化学参数大(浓度增幅分别为257%、273%、286%、750%、93%)。大量污水的注入亦导致了地下水中SpC上升,DO下降,水体净化能力变差,水体更容易遭受污染。根据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其理化指标演变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研究综合表明了水房泉流域地下水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响应极其迅速、敏感,易遭受污染。
任娟任娟王建力杨平恒张宇王建力陈峰于正良刘黛薇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污染旅游活动
亚高山旅游景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18年
岩溶地下水是岩溶区重要的水资源,因岩溶水文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其一旦遭受污染便很难再恢复。以重庆亚高山金佛山水房泉为例,通过计算2008年和2016年各水化学参数的浓度增降幅度和地球化学敏感性指数,对比分析各水化学参数及其地球化学敏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受水-岩作用控制。旅游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自2013年起被分成两条管道,住宿排污经过泉域内化粪池的沉淀降解后排入地下,使得2016年水房泉中K^+、Na^+、PO_4^(3-)浓度较2008年降低,显示化粪池对污染物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而餐饮排污未经处理仍直接排入地下,导致流域出口水房泉中Cl^-、NO_3^-浓度呈翻倍增长,水质恶化。污水还加剧了碳酸盐岩的溶蚀,地下水中HCO_3^-、Ca^(2+)、Mg^(2+)浓度上升。由于旅游高峰期与非高峰期的游客量差距逐渐缩小,2016年各化学组分的敏感性指数多低于2008年,地下水受旅游活动影响的时间变长;分别对比不同水文年各主量组分的敏感性指数大小和离子当量浓度大小,发现2008年两者排序基本一致,而2016年较为混乱,这可能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逐渐从有序转向无序的状态,稳定性被破坏,熵值增大。
任娟任娟杨平恒王建力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旅游活动
城市化对岩溶水系统化学组分演化的影响——以重庆市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城市化作用下的岩溶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状况,基于2008-2012年对老龙洞地下河的pH值、电导率、水温、K^+、Na^+、Ca^(2+)、Mg^(2+)、HCO_3^-、Cl^-、NO_3^-、SO_4^(2)-、PO_4^(3-)等水物理化学指标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的演变趋势,并对2011年8月的单场降雨条件下地下河水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地下河水Na^+、Cl^-、PO_4^(3-)、Ca^(2+)、Mg^(2+)、HCO_3^-等离子浓度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明显上升,NO_3^-、SO_4^(2-)浓度则因为城市化效应增强和农业活动强度的降低而下降。老龙洞地下河水补给来源复杂,其中碳酸盐岩地质背景、人类活动及水土流失对地下河水质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环境的变化,使得老龙洞地下河的水质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从硝酸盐、硫酸盐的年际变化看,地下河水质已有较大改善。
张海月张海月杨平恒王建力蓝家程任娟任娟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城市化污染水质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