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杰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网络
  • 4篇感器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4篇传感器网
  • 4篇传感器网络
  • 3篇无线传感
  • 3篇无线传感器
  • 3篇无线传感器网
  • 3篇无线传感器网...
  • 2篇无线
  • 2篇分簇
  • 1篇多媒体传感器
  • 1篇多媒体传感器...
  • 1篇信道
  • 1篇信源
  • 1篇信源编码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压缩感知
  • 1篇源编码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财政经济...
  • 2篇中佛罗里达大...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樊晓平
  • 6篇陈志杰
  • 5篇刘少强
  • 1篇廖志芳
  • 1篇李飞
  • 1篇熊哲源
  • 1篇瞿志华
  • 1篇蔡体健
  • 1篇王仁钰
  • 1篇陈金
  • 1篇张玉娟

传媒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通信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饱和状态下时隙CSMA/CA机制改进与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重要信息的高优先级数据包需要尽快传输,且IEEE802.15.4协议本身不支持任何优先级机制的情况,结合优先级调度策略和差分服务机制,对具有优先级级的时隙CSMA/CA机制进行全面数学建模,包括节点马尔科夫模型和信道马尔科夫模型,据此提出了一种非饱和状态下具有优先级的IEEE802.15.4时隙CSMA/CA机制性能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改进的机制对提高网络中高优先级数据包的传输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陈金樊晓平刘少强陈志杰
太阳能补给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被引量:9
2012年
分析太阳光照特点,设计了太阳能补给模型,并在此模型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分簇路由算法ACSP,定义了网络有三种状态:耗能期、储能期、稳定期,并适应各个时期设计不同的簇首选择和路由选择机制。理论和实验表明,ACSP可自适应网络中能量变化,充分利用补给能量,并且具有较好的能耗均衡性。
张玉娟樊晓平刘少强陈志杰QU Zhi-hua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自适应能耗均衡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误差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WSNTS)误差,旨在研究影响WSNTS误差的因素,给出WSNTS误差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基于TPSN同步协议的双向报文交换机制,建立了WSNTS误差的数学模型,指出在考虑所有时延的情况下,单跳WSNTS误差仍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同时还给出了多跳WSNTS最大误差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其期望、方差和上、下限。理论证明和仿真实验表明了结果的正确性,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仁钰樊晓平刘少强陈志杰
关键词:时间同步误差分析数学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
非共享多测量向量的稀疏表示分类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多测量向量的联合稀疏重构要求多个源信号共享相同的稀疏结构,但实际应用中较难得到具有完全相同的稀疏结构的测量信号。为了降低非共享稀疏结构对MMV模型联合稀疏重构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贪婪类联合稀疏重构算法的方法。该方法在每次迭代时并不要求各测量向量选择相同的表示原子,而是要求选择同一类的表示原子。改进后的算法可用于非共享多测量向量的稀疏表示分类。基于模拟数据和标准人脸库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有效提高稀疏表示的分类性能。
蔡体健樊晓平陈志杰廖志芳
关键词:压缩感知
基于ARMA流量预测的WSN非均匀分簇双簇头选择算法
2010年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引入双簇头机制可以用副簇头承担数据转发任务,能有效地分担主簇头的负载。但由于簇与簇的中继不同,转发簇头在不同时刻承担的转发任务不同,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基于ARMA流量预测的W SN非均匀分簇双簇头选择算法,即AUDC算法,主簇头利用预测机制,根据簇内节点剩余能量选择副簇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周期,实现了网络的负载均衡。
李飞樊晓平刘少强陈志杰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双簇头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编码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在资源受限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视频数据需要处理和传输。为充分地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需要设计一个能够综合考虑能量消耗和压缩率、图像质量之间平衡的视频编码方案。对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设计目标进行了讨论。对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编码现有的解决方案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分别从个体信源编码和分布式信源编码两方面进行分类探索。最后,对个体信源编码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樊晓平熊哲源陈志杰刘少强瞿志华
关键词: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编码资源约束分布式信源编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