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鑫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饲料棉粕水平对幼鲤生长性能、血液学、性腺发育的影响
- 分别用0%、9%、18%、27%、36%、45%、54%的棉粕配制7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11.3g左右鲤幼鱼8周,考察饲料棉粕水平对鲤鱼生长、血液学、肝脏组织学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棉粕为0%~27%...
- 王晓芳李小勤冷向军单玲玲赵金鑫王玉婷
- 关键词:幼鲤棉粕血液指标性腺发育
- 发酵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成分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花生粕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设计鱼粉含量为21%的对照组饲料,以4.5%、9.0%、13.5%的发酵花生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组中3.0%、6.0%、9.0%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5.1 g的凡纳滨对虾42 d。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0尾虾。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替代鱼粉3.0%、6.0%时不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而替代鱼粉9.0%时,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高(P<0.05),同时肌肉粗蛋白含量、血淋巴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替代鱼粉3.0%时对虾表现出最高的PO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可替代饲料中6.0%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
- 彭松李小勤蔡国林陆健赵金鑫郑小淼冷向军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鱼粉肌肉成分非特异性免疫
- 饲料棉粕水平对幼鲤生长性能、血液学、性腺发育的影响
- 分别用0%、9%、18%、27%、36%、45%、54%的棉粕配制7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11.3g左右鲤幼鱼8周,考察饲料棉粕水平对鲤鱼生长、血液学、肝脏组织学和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棉粕为0%7%时,...
- 王晓芳李小勤冷向军单玲玲赵金鑫王玉婷
- 关键词:幼鲤棉粕血液指标性腺发育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作用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物质利用、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豆粕(负对照组)、发酵豆粕T468、P839、B356和Y918等蛋白质替代正对照饲料中6%鱼粉(正对照饲料含21%鱼粉),另以发酵豆粕B356等蛋白质替代正对照饲料中9%鱼粉(B356-2),配制成7纽等氮饲料,饲喂平均质量4.0 g的凡纳滨对虾42 d。结果表明:发酵可部分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质及大分子蛋白质,提高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与负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T468、P839、B356、Y918替代6%鱼粉后,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6.7%、12.0%、9.9%、11.9%,降低饲料系数18.1%、13.7%、12.6%、14.8%(P<0.05),到达和正对照组基本一致的生长性能,同时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P<0.05);各发酵豆粕组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血淋巴SOD活性(P<0.05),P839组的蛋白酶活性和血淋巴PO活性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发酵可改善豆粕的可利用性,在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前提下,发酵豆粕可替代饲料中6%鱼粉。
- 彭松张敏李小勤赵金鑫郑小淼李百安魏静冷向军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发酵豆粕营养物质利用率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设计了鱼粉含量为21%的对照组饲料,以三种发酵豆粕W305、W738和Y647等蛋白替代对照组饲料中6%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饲料,投喂平均体质量5.1 g的凡纳滨对虾42 d。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在成活率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在发酵豆粕组中,以Y647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并达到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W305和W738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高;2)在肌肉成分方面,各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W305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增高,Y647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3)三个发酵豆粕组的血淋巴酚氧化酶(PO)活性和W305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发酵豆粕Y647可替代饲料中6%的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并可提高血淋巴PO活性。
- 彭松张敏李小勤赵金鑫郑小淼李百安冷向军
- 关键词:发酵豆粕鱼粉肌肉成分非特异性免疫
- 斑点叉尾鲖对不同形式赖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为比较斑点叉尾鲖(Ictalurus punctatus)对不同形式赖氨酸的利用效果,设置了鱼粉含量5%、豆粕含量15%的正对照饲料,及鱼粉含量2.5%、豆粕含量0的负对照饲料,在负对照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使其赖氨酸含量达到与正对照饲料一致的水平,共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54.4±0.1)g的斑点叉尾鲖60d,考察不同形式赖氨酸对斑点叉尾鲖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和晶体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20.7%(P<0.05),降低饲料系数16.0%(P<0.05),在增重率与饲料系数方面达到与正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了胃蛋白酶活性(P<0.05)。此外,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还显著提高了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低赖氨酸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改善作用不显著(P>0.05),而补充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则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 赵金鑫李小勤彭松郑小淼李百安魏静冷向军
- 关键词:赖氨酸硫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