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斌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颈椎
  • 3篇腰椎
  • 3篇髓型
  • 3篇椎板
  • 3篇颈椎病
  • 3篇脊髓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脊髓型...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骨化
  • 2篇融合术
  • 2篇突出症
  • 2篇椎板减压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机构

  • 6篇空军总医院
  • 6篇宝鸡市中医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宝鸡职业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贾斌
  • 6篇周晓庆
  • 6篇陈宇飞
  • 5篇彭页
  • 4篇杜俊杰
  • 2篇栾冠楠
  • 2篇罗卓荆
  • 2篇谢晓敏
  • 2篇刘宝玉
  • 2篇张丽
  • 2篇张传健
  • 2篇苟波
  • 1篇梁卓文
  • 1篇王哲
  • 1篇焦海斌
  • 1篇胡学昱
  • 1篇黄培培

传媒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加减止痉散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推拿及牵引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止痉散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70°的比例(6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刘宝玉张丽贾斌周晓庆陈冬梅彭页
关键词:止痉散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腿抬高试验
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在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的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患者45例,给予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记录研究对象的随访情况;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融合情况,并行组织学观察;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比较骨密度(BMD)、最大抗压缩强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全部获得随访,平均(8.5±1.1)个月。切口均于术后2周拆线。X线片示术后4周骨痂形成;术后5周患者疼痛减轻,足部外形改善。样本BMD检测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BMD及最大抗压缩强度均有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支撑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大骨节病性距骨坏死,愈合及融合快,可达到完全骨性愈合,并发症少,术后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缓解,临床综合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谢晓敏周晓庆贾斌苟波
关键词:影像学组织学
基于腰椎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X线测量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焦海斌梁卓文黄培培贾斌胡学昱王哲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MOLP)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西京医院诊治的245例多节段(≥3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MOLP(A组,118例)及LIF(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率指数(CCI)、颈椎的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JOA、ROM、NDI、VAS、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NDI及VAS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1年A组NDI及VAS均明显低于B组,而ROM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ROM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各组各指标术后6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MOLP能够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MCSM的理想手术方式。
贾斌张传健周晓庆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成形术颈椎活动度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B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于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死亡病例。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A组术后愈合较慢,且钢板较易断板;B组愈合良好,正位片显示患侧骨折无移位。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临床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晓敏陈宇飞周晓庆贾斌苟波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45例多节段(≥3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A组,118例)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评分法(JOA)]、颈椎曲率指数(CCI)以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CC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7.82±13.35)%,B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8.25±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脊髓漂移距离低于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者脊髓漂移距离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与无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漂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别为2.54%和13.3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但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能为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贾斌周晓庆张传健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在中老年人群中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静态和动态因素、缺血、内皮细胞损伤和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炎症及细胞凋亡等学说,每一种学说并不能够完美的解释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探索其机制。对于进行性发展的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如何选择手术方案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贾斌栾冠楠陈宇飞彭页罗卓荆杜俊杰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手术治疗
K线在预测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K线在预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科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3个)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分别观察K线阳性组(骨化物未超过K线范围)及K线阴性组(骨化物超过K线范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及末次随访平均改善率K线阳性组患者均高于K线阴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K线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内骨化物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贾斌栾冠楠陈宇飞彭页罗卓荆杜俊杰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K线
三甲抗增消刺汤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甲抗增消刺汤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确诊的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甲抗增消刺汤单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甲抗增消刺汤内服外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疼痛程度、腰屈曲范围及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1.64±0.4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52±1.88)分]及对照组[(4.77±1.20)分],腰屈曲范围[(68.39±17.10)cm]明显大于治疗前[(46.37±11.60)cm]及对照组[(55.46±13.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浮肿、咳喘及口唇紫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抗增消刺汤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内服治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刘宝玉张丽贾斌周晓庆陈宇飞
关键词:腰椎骨质增生症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