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玉祥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氧化应激
  • 2篇氧化应激作用
  • 2篇乙腈
  • 2篇应激
  • 2篇应激作用
  • 2篇消毒副产物
  • 1篇二溴
  • 1篇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谷玉祥
  • 2篇万煜
  • 2篇薛鹏

传媒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碘乙腈致三种人源性肝细胞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碘乙腈(IAN)对多种人源性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特征,初步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并选取适合用于研究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细胞模型。[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Chang liver和LO2)行0-100μmol/L不同浓度的IAN染毒,镜下观察各染毒剂量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并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力,同时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50μmol/L染毒组,3种肝细胞逐渐变圆皱缩、边界模糊不清、细胞间连接消失;100μmol/L组,3种肝细胞大量死亡。2 HepG2细胞存活力在100μmol/L组明显下降(P〈0.05);Chang liver细胞存活力随着IA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r=-0.974,P〈0.05),当IAN浓度大于20μmol/L时,Chang liver细胞存活力明显降低(均P〈0.05);LO2细胞存活力在10μmol/L组明显上升(P〈0.05),在50和100μmol/L组明显下降(均P〈0.05)。3在100μmol/L组,3种肝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其中HepG2上升幅度较小。4 ARE报告基因活性随着IAN浓度的增加而上升(r=0.944,P〈0.05)。在5μmol/L和10μmol/L组,ARE报告基因的活性明显上升(均P〈0.05)。5在20μmol/L组,3种肝细胞内SOD活性明显下降(均P〈0.05);而在1μmol/L组,Chang liver细胞内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6各浓度组3种肝细胞的细胞内GSH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AN可在3种人源性肝细胞内诱导氧化应激,进而造成细胞损伤。与HepG2相比,Chang liver和LO2对IAN诱导的细胞毒性和氧化应激效应更敏感,更适合作为研究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细胞模型。
谷玉祥万煜薛鹏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氧化应激
二溴乙腈致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二溴乙腈(dibromoacetonitrile,DBAN)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 G2)细胞、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和人胚胎肝(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0.5、1、5、10、20、50、100μmol/L DBAN染毒溶液中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将稳定转染A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 G2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0.5、1、5、10μmol/L DBAN染毒溶液孵育6 h,测定抗氧化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10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和L-0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而1、5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L-02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ROS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ROS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1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GSH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2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SOD活性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的SOD活力均无明显改变;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SOD的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1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ARE报告基因活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Hep G2-ARE报告基因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DB
万煜谷玉祥薛鹏
关键词:消毒副产物氧化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