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燕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胺化
  • 2篇生物可降解
  • 2篇抗菌
  • 2篇可降解
  • 2篇化合物
  • 2篇胺化合物
  • 1篇电纺
  • 1篇电子束辐射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铵盐
  • 1篇羟基丁酸
  • 1篇纤维膜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纤维
  • 1篇介孔
  • 1篇介孔材料
  • 1篇静电纺
  • 1篇聚羟基丁酸酯
  • 1篇抗菌性
  • 1篇孔材料

机构

  • 4篇江南大学
  • 1篇奥本大学

作者

  • 4篇范晓燕
  • 3篇任学宏
  • 2篇李蓉
  • 1篇袁霞
  • 1篇魏取福
  • 1篇刘颖
  • 1篇李晓琳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纺织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电子束辐射技术的抗菌改性聚酯纳米纤维膜被引量:2
2017年
为制备一种高效抗菌生物材料,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4HB))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基材,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有季铵基团的卤胺抗菌剂单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P(3HB-4HB)/PBAT纳米纤维膜;利用电子束辐射技术将合成的单体接枝共聚到纳米纤维膜,最后经次氯酸钠氯化得到抗菌纤维膜。探讨了P(3HB-4HB)、PBAT组成对纤维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辐射量、单体浓度对纤维膜含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抗菌纤维膜的耐紫外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P(3HB-4HB)/PBAT抗菌纳米纤维膜在5 min内即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全部杀死,显示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实现了卤胺抗菌剂和化学惰性材料的共价键合作用,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生物医学等领域。
范晓燕刘颖潘能宇李蓉任学宏HUANG Tung-Shi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电子束辐射季铵盐抗菌性
卤胺化抗菌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本文合成一种基于海因结构的卤胺类前驱体单体,3-(3’-甲基丙烯酸丙酯)-5,5-二甲基海因(APDMH),并将其接枝共聚于硅氧烷改性后的介孔材料表面,制备卤胺类抗菌介孔材料。对改性和接枝后的介孔材料进行SEM,TEM,...
王英沣范晓燕任学宏
关键词:纺织介孔材料抗菌
文献传递
磁控溅射法制备Cu-PANI/PA6复合纳米纤维及其氨敏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基于PANI/PA6复合纳米纤维上沉积的纳米Cu粒子对其表面形貌及氨敏性能的影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ANI/PA6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引入不同量的无机金属Cu纳米粒子,得到Cu-PANI/PA6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测试仪(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使用实验室自制的气敏测试系统进行氨敏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时间为90s所制备的Cu-PANI/PA6复合纳米材料铜粒子在其表面分布相对均匀,其灵敏度、响应时间、恢复时间、可重复性能均好,即氨敏性最佳。
范晓燕袁霞逄增媛魏取福
关键词:静电纺
聚羟基丁酸酯(PHB)抗菌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PHB为原材料,添加卤胺化合物5,5-二甲基-3-(3’-三乙氧基硅丙基)-海因聚合物(PSPH),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具有高效抗菌效果的薄膜。采用SEM、FT-IR、DSC表征和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热性能。此外,还考察了薄膜的力学、润湿、抗紫外和释放稳定性。根据AATCC 2004检测方法测试氯含量为1.204×1018atoms/cm2薄膜的抗菌性能,结果显示,氯化后的PHB/PSPH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5 min内即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全部杀死。该抗菌复合薄膜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生物医学等领域。
范晓燕李晓琳姜潜远李蓉任学宏
关键词:PHB抗菌生物可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