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俊杰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8篇盆地
  • 16篇柴达木盆地
  • 10篇石炭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年代学
  • 4篇上石炭统
  • 4篇石炭系
  • 4篇碎屑
  • 4篇盆地东部
  • 4篇锆石
  • 4篇北缘
  • 4篇柴达木盆地东...
  • 3篇碎屑锆石
  • 3篇柴达木盆地北...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生烃
  • 2篇生烃特征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核工业二三〇...
  • 1篇青海油田
  • 1篇恒泰艾普集团...

作者

  • 23篇胡俊杰
  • 13篇李宗星
  • 11篇彭博
  • 7篇马寅生
  • 7篇杨元元
  • 6篇方欣欣
  • 5篇王宗秀
  • 5篇高万里
  • 4篇马立成
  • 4篇钱涛
  • 3篇李琦
  • 3篇柳永清
  • 2篇彭博
  • 2篇刘成林
  • 1篇李春麟
  • 1篇李剑
  • 1篇江万
  • 1篇吴志雄
  • 1篇郭迎春
  • 1篇白金莲

传媒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力学学报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古岩溶缝洞单元测井响应被引量:3
2020年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多发育致密化储层,后期成岩改造尤为重要。目前在盆地东部多口钻井中发现石炭系存在孔洞、溶缝以及溶蚀残丘等不同尺度的岩溶改造迹象,且个别钻井在该段有明显气测异常。因此,岩溶缝洞特征、缝洞测井响应是该区石炭系储层的基础问题。鉴于此,以柴东钻井资料为基础,岩石学-测井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开展古岩溶缝洞单元测井响应研究。研究表明,石炭系岩溶缝洞可划分为风化壳型岩溶和沿构造断裂有关的岩溶缝洞两种类型。岩溶多见于克鲁克1~2段、扎布萨尕秀组以及怀头他拉与上覆层界限处。缝洞横向可对比,往往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马中低值(20.5~35.0 API),声波时差异常增高,中子(13.9%)、密度(2.50 g/cm3)有一定镜像特征,电阻率(215.2~1100.0Ω·m)低于围岩(>1100.0Ω·m)。该区成熟的风化壳型岩溶缝洞在测井上表现为五个结构单元,上覆层、渣状层、溶洞层、裂隙-溶缝层、致密层。岩溶风化壳缝洞为该区主要岩溶缝洞类型,改造强度大于裂缝型,且共生。二者改造机制各异,但改造时间近似,推测为印支期的构造响应,时间持续到早中侏罗世甚至到早白垩世结束。
彭博张浩彭博王帅杨元元施辉杨元元方欣欣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测井响应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演变过程:来自化学风化特征的证据被引量:8
2019年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综合采用多种化学风化指数判定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条件及演变过程。元素比值(Rb/Sr、K/Na、Na/Al和Na/Ti)和化学风化指数(CIA、CIW、PIA和ICV)均显示,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化学风化过程和古气候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侏罗世早中期和中侏罗世中期,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古气候处于温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早侏罗世晚期和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受到区域降水减少影响,盆地化学风化作用显著减弱,整体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以上结果与前人基于沉积物和植物群面貌研究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过程相吻合,为盆地及区域陆相侏罗纪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而连续的地球化学证据和参考。
胡俊杰马寅生马寅生李宗星李宗星魏小洁彭博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变化
柴东欧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欧南凹陷是石炭系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构造单元,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对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导致对优质烃源岩分布的预测缺乏有效指导,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球化学分析、XRD、SEM等分析测试,对石炭系烃源岩矿物组分、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热演化程度、形成环境、TOC与主要矿物关系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了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发育大量“差-中等”级别和少量“好”以上级别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形成于咸水、干热、弱还原-弱氧化过渡带的海陆交互陆棚沉积环境;分散有机质由海相和陆相混源型生物有机质组成,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烃源岩主要残留Ⅲ型干酪根,但抽提的氯仿沥青“A”主要来自于Ⅱ型干酪根;高丰度烃源岩TOC随石英矿物组分增大而升高,富含硅质微体生物化石,高硅烃源岩中硅质证实为生物成因,推测石炭纪硅质生物的参与引起海相生物有机质的富集并极大提高了沉积物初级生产力。研究认识为研究区石炭系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和下一步油气资源部署提供了依据。
施辉李宗星杨元元彭博胡俊杰方欣欣张浩魏小洁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石炭系柴达木盆地
一种致密砂岩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砂岩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致密砂岩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包括,外侧保护箱体,所述外侧保护箱体的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外表面设置有上侧滑动顶盖,所述上侧滑动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
施辉李慧张浩胡俊杰杨元元
柴达木盆地北缘小赛什腾山二叠纪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赛什腾山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斜交部位,属于柴北缘残山带的一部分,带内零星出露的花岗岩体一直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属于早古生代洋陆碰撞期的花岗岩。我们对小赛什腾山两个花岗岩体重新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三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0±3Ma, 268±8Ma和263±8Ma,表明其形成于中二叠世,而非原先认为的早古生代。所有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布在0.28294~0.28320之间,并具有极高的正ε_(Hf)(t)值(11~20),其平均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50Ma,稍高于其U-Pb年龄,反应其源区可能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的新生镁铁质物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宗务隆小洋盆向西可能延伸至小赛什腾山地区,中二叠世俯冲的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具有极高的正ε_(Hf)值的花岗岩。该发现表明柴北缘地区存在二叠纪时期的洋壳俯冲,为深入理解柴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高万里王宗秀王宗秀崔明明钱涛胡俊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二叠世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纪沉积物源分析:地层序列及LA-ICP-MS年代学信息被引量:9
2018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出露侏罗纪地层,其中以大煤沟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整个侏罗系发育具有辫状河河道、滨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的地层序列,厚度达到1100m.利用地层序列、砂岩碎屑组分及LA-ICP-MS微区定年方法,对柴北缘侏罗系沉积物源体系进行了研究.砂岩Dickinson图解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碰撞缝合带和褶皱-逆冲带物源区.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具有1764~2496Ma(峰值年龄1787、2077和2440Ma);中晚侏罗世具有相同的年龄谱特征,分别是197~291Ma(峰值年龄238Ma),214~278Ma(峰值年龄238Ma);358~484Ma(峰值年龄404Ma),370~456Ma(峰值年龄418Ma);645~920Ma(峰值年龄875Ma),578~1160Ma(峰值年龄940Ma);1390~1991Ma(峰值年龄1875Ma),1550~1829Ma(峰值年龄1708Ma);2048~2484Ma(峰值年龄2272Ma),2161~2738Ma(峰值年龄2335Ma).研究表明,柴北缘侏罗纪沉积物源区由全吉地块(早侏罗世)扩大至柴北缘构造带、全吉地块、祁连山(中晚侏罗世).沉积物源区的显著变化是早中侏罗世之交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在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沉积物质表现.
钱涛王宗秀柳永清刘少峰高万里李王鹏胡俊杰李磊磊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沉积物源
阿拉善地区乌力吉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阿拉善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过程及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演化的理想窗口。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乌力吉花岗岩处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中,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岩带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乌力吉岩体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同时为古亚洲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中获得两组相对独立的岩石年龄:(236.1±1.1)Ma和(248.6±0.8)Ma,表明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印支期早期且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乌力吉花岗岩源岩主要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内发育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内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236.1±1.1)Ma。
朱世海李琦李琼玉刘大鹏胡俊杰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阿拉善地块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调查最新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其资源潜力,为该区寻找油气战略接替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查和研究,首次获得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流,在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新层系油气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快速埋藏期、稳定期与强烈抬升剥蚀期,新生代以来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存在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该区构造运动控制;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调查分析表明,新层系石炭系油气条件良好,资源前景广阔,是柴达木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接替层系。
李宗星李宗星马寅生彭博魏小洁马寅生方欣欣胡俊杰刘奎
关键词:石炭系埋藏史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地貌演化及沉积响应
2022年
不同古地貌背景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不同。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貌演化背景下白垩系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和沉积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莫西庄—永进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发育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清水河组一段发育低位体系域(LST)和湖侵体系域(TST),清水河组二段发育高位体系域(HST)。早白垩世,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车—莫古隆起)整体埋藏,古隆起局部高部位仍出露地表,随着盆地全区接受稳定沉积,古隆起逐渐消亡。LST时期,盆地沉积中心位于研究区北部;TST至HST时期,在北部构造抬升掀斜作用下,盆地地形趋于平缓,沉积中心逐渐南迁。在此构造演化背景下,盆外北部物源体系由东北、西北方向向研究区供源,在盆地缓坡带浅水背景下发育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LST时期,受古隆起残余地貌、湖平面变化及水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沉积碎屑多沉积于地貌低势区,发育局限展布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研究区以三角洲内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连片发育;LST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平缓了原始地貌,在车—莫古隆起上继承性沉积TST时期的滨浅湖沉积体系和HST时期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HST时期研究区以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为主,广泛发育席状砂,局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继承性地貌控制盆地不同部位的沉积可容空间,决定沉积物搬运及分散路径,进而控制盆地的沉积充填类型和特征。
朱珍君李琦李剑李剑胡俊杰胡俊杰丁晓军丁晓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地貌演化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被引量:9
2019年
德令哈坳陷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区。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了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结合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德令哈坳陷内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晚石炭世、中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为快速埋藏期,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为稳定期,晚三叠世末-晚侏罗世、始新世末-中新世、中新世末以来为强烈抬升剥蚀期,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新生代以来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晚古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特征,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特征。
王利李宗星李宗星刘成林胡俊杰彭博刘乐
关键词:石炭系埋藏史柴达木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