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亚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功
  • 4篇偏瘫
  • 4篇下肢运动
  • 4篇下肢运动功能
  • 3篇偏瘫患者
  • 3篇卒中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3篇脑卒中
  • 3篇痉挛
  • 3篇痉挛型
  • 3篇步态
  • 2篇电刺激
  • 2篇足下垂
  • 2篇下肢
  • 2篇脑瘫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患儿

机构

  • 7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罗亚玲
  • 6篇李威
  • 6篇章荣
  • 5篇牟杨
  • 3篇谢冰
  • 1篇曾祥斌
  • 1篇程攀
  • 1篇杨友谊
  • 1篇许立俊
  • 1篇罗建英
  • 1篇罗剑英
  • 1篇张嵩
  • 1篇陈政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前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双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后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踝关节ROM增加,GMFM之D区(站立)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FES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对照组患儿治疗12周后,MAS评分及GMFM-88之E区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6周和12周后,FES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李威章荣罗亚玲牟杨谢冰涂晗李文兰刘仲书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下肢运动功能
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患侧的腓肠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李威程攀许立俊章荣杨友谊李文兰罗亚玲牟杨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足下垂下肢
自制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自制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态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同时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步速。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BBS、FMA及步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自制踝足矫形带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矫正足下垂内翻,改善平衡功能,增加步速和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李威陈政章荣李文兰刘仲书罗亚玲牟杨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
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刘仲书李威章荣李文兰陈修慧谢冰罗亚玲岳科玲罗建英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一种单膝跪地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膝跪地训练装置,属于单膝跪位训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根据患儿的身高按压开关,使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促使滑套在螺杆的外壁上下移动,患者呈单膝跪地姿势,将前腿放在前腿固定箱的上端面,再通过...
赵小闵罗亚玲李萍陆昱野
文献传递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5
2014年
目的:应用步态分析,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检测并获得两组患者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相和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宽、步态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步长偏差、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和患侧健侧摆动相比值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对称性。
李威曾祥斌章荣李文兰牟杨罗亚玲张嵩明俊儒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足下垂患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足下垂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2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偏瘫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同时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关节量角器法测量下肢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患侧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GMFM-88之D、E区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李威章荣刘仲书罗亚玲牟杨谢冰陈修慧罗剑英岳科玲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足下垂脑性瘫痪痉挛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