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容量
  • 1篇真光层
  • 1篇颗粒物
  • 1篇光合作用
  • 1篇边界层

机构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魏皓
  • 2篇王鲁宁
  • 2篇赵亮
  • 1篇王玉衡
  • 1篇魏莱
  • 1篇刘志宇
  • 1篇樊星
  • 1篇史洁
  • 1篇原野
  • 1篇袁承仪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桑沟湾水动力特征及其对养殖容量影响的研究——观测与模型被引量:16
2010年
主要介绍了从动力学研究桑沟湾养殖容量的主要思路、方法及结果。研究以精细过程观测为基础,以数值模型为手段,从物理海洋学角度考察养殖海区水动力特征,研究水动力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对颗粒态/溶解态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对养殖生物量的影响,探寻不同养殖模式效果的技术路线;介绍了两个航次设计方案与目的。通过观测发现养殖对水动力垂直结构有很大影响,底层流速最大并滞后表层,发现弱动力条件下海底颗粒物和营养盐无法进入水体上层的事实。据此提出双边界层动力模型,建立一维数值模型进行机制探讨,将养殖阻力三维化建立水动力数值模型,定量给出养殖对水动力和水交换的阻碍;以此驱动三维养殖生态模型,充分考虑养殖对水动力的影响、水动力对生源要素的输运。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物理-生物过程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和实验表明,贝藻兼养多元养殖是健康、高效养殖的有利措施;桑沟湾在现有养殖模式下,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它的养殖容量,养殖品种分布不变,减少养殖密度至目前的0.9倍会略微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湾口海带养殖密度,会大幅度提高贝藻兼养区的营养盐总量和养殖生物产量,从海带与贝类经济价值对比会有更高的效益。人为提高水动力混合或许是解决湾内营养盐缺乏的途径。
魏皓赵亮原野史洁樊星刘志宇王鲁宁袁承仪王玉衡魏莱
关键词:养殖容量
光衰减系数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海水中光合作用有效光强(PAR)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分布在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是造成PAR在水中衰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风与潮混合作用较强的近海。已有的研究表明:PAR在水中是呈指数衰减的,并且在悬浮物颗粒物分布比较稳定时,光衰减系数k与悬浮物体积浓度线性相关。在生态模型中,往往需要利用k获得水下光强,而衰减系数k很难直接通过观测得到,因此本文目的就是建立衰减系数与悬浮颗粒物体积浓度的关系,后者可通过观测得到。经过对2个航次与2个定点观测数据的处理,得到了PAR衰减系数分别与所有粒径悬浮物颗粒物总体积浓度以及3种粒级(黏土、粉砂、细砂)悬浮物体积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并且发现相对于细砂,较小粒径的黏土、粉砂的浓度能更好的表征PAR的衰减特性。
王鲁宁魏皓赵亮
关键词:真光层悬浮颗粒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