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宏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松辽盆地
  • 2篇盆地
  • 1篇氧化碳
  • 1篇山岩
  • 1篇主控因素
  • 1篇火山
  • 1篇火山岩
  • 1篇二氧化碳
  • 1篇CO2成因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柳少波
  • 2篇鲁雪松
  • 2篇洪峰
  • 2篇王兆宏
  • 1篇宋岩
  • 1篇魏立春
  • 1篇马淑芳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判识与分布规律被引量:16
2009年
运用CO2碳同位素3、He/4He和CO2/3He比值判断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为幔源成因。松辽盆地CO2的分布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CO2在层位上主要富集于白垩系营城组和泉头组四段地层中;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生关系。常规烃类气和幔源CO2因同受基底大断裂控制,并共享某些圈闭和储层要素而耦合混杂分布在一起。幔源CO2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山岩气藏中烃类气和CO2相对含量的大小以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
鲁雪松王兆宏魏立春柳少波洪峰
关键词:二氧化碳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及分布主控因素被引量:14
2009年
松辽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烃类气和CO2大量共存,已发现多个高含CO2气藏。地质和地球化学指标判识表明,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来自于上地幔的岩浆脱气。通过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分布的五大主控因素:①深部构造背景控制CO2区域分布;②基底大断裂控制CO2区带分布;③中生代火山岩构成CO2深部优质储层;④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控制CO2气源;⑤区域盖层控制CO2聚集层位。松辽盆地CO2充注成藏期较晚,主要与新生代幔源玄武岩浆活动有关。
鲁雪松宋岩王兆宏马淑芳柳少波洪峰
关键词:松辽盆地CO2成因火山岩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