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艺术更多>>
- 数字公域:数字文化视野中的国际传播新秩序被引量:3
- 2024年
- 当前,数字文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首先,数字技术重塑传播主体观念,再造主体实践模式;其次,数字平台与民族国家的互动定义国际传播新边界;再次,数字文化在失序与重构之间衍生国际信息流动新秩序。面对控制和博弈的数字风险,国际社会产生对数字技术的人文性反思,并延伸出数字文化抵抗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公域传播秩序”概念,以此指向数字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多维互构关系。
- 姬德强李喆
- 关键词:数字文化传播秩序
- 平台研究的进化及其中国框架被引量:1
- 2024年
-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信息富裕国家正在快速迈入一个平台社会的发展阶段,如何理解数字平台驱动的经济、治理、文化和日常生活转型,成为平台研究这一交叉领域的关注点。从媒体、传播与社会的交叉视野进行梳理,平台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媒介化延伸的概念化和初步理论化阶段,二是语境化和去平台化阶段。中国的平台研究更多聚焦信息经济、媒体环境、社会治理等问题,较多受到欧美学术界的学术议程影响,未来应当超越道德批判主义,在国家理论视野内更多地关注新型国家-平台关系,立足本土发展与治理经验,提炼自主理论框架。
- 姬德强李喆
- 国际新闻的情感逻辑价值、平台与实践被引量:11
- 2023年
- 数字技术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正在不断加深情感因素在驱动新闻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中外新闻业对情感的认知和研究历程,分析情感逻辑在国际新闻生产、流通与消费全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关注国际范围内新闻情感化与平台化的相互建构,进而为如何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下做好中国国际新闻实践提供情感干预的理念和方案,推动中国新闻与国际受众情感共通性的有效提升,有感情、有温度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姬德强李喆
- 关键词:新闻情感平台化国际新闻中国故事
- 国际组织的国际传播话语建构与实践——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深刻影响着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然而,不同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国际组织因其自身的多元性和不完全主体性等特征,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种种话语权力的矛盾与抗争。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探索国际传播视域下国际组织的发展演变及其运行原理,解析国际组织作为传播主体的复杂话语实践,厘清以国际组织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话语建构的逻辑与路径。
- 姬德强李喆
-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话语权
- 传媒艺术现状: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被引量:1
- 2018年
- 在传媒艺术盛行的今天,媒介融合成为其发展、传播的重要原因,媒介融合具体表现在传播工具、创作技术、传播理念三个层面的融合,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进步催生了新媒体艺术。媒介融合带来了传媒时代的去中心化,使各媒介获得新的生机,并带动了大众的参与性。
- 李喆
- 关键词:传媒艺术媒介融合新媒体
- 国际传播中的国际组织:主体性与话语权论证
- 2024年
-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新兴主体,影响着冷战以来沉寂已久的世界格局,其传播能力和话语影响力也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研究中多将国际组织置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框架下分析,其传播实践被视为国际治理的附属行为,忽视了国际组织的国际传播主体性及其话语权。本文溯源国际组织的主体性在国际社会的认证之路,论证国际组织在国际传播场域中的主体性、实践方式以及话语权建构模式,辩证分析国际传播新格局下不同主体背后的权力关系。
- 姬德强李喆
- 关键词:主体性话语权
- 红色文化口述史的国际传播路径被引量:3
- 2022年
- 面对国际传播的新挑战,需要面向世界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选准“中国故事”素材与传播路径成为目前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红色文化在国际传播视域下的传播优势与实践可行性,提出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创新红色故事的叙事方式、话语表达,充分利用红色口述史的故事性、大众性、真实性等特点,助力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开辟国际传播新路径。
- 李喆姬德强
- 关键词:口述历史红色文化中国故事
- 传媒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探究
- 2017年
- 由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属于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产业融合时代,传媒产业规制的整体思路是,达到公益性事业以及经营性产业的分类运行。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传媒产业融合与制度制度改革,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李喆
- 关键词:传媒产业融合政府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