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楠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西医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三叉神...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痛
  • 1篇瘀证
  • 1篇疗效
  • 1篇脑电
  • 1篇脑电图
  • 1篇脑梗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李亚楠
  • 1篇刘威
  • 1篇余巧燕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药症候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正常率、改善率、无变化率、加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均无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脑电图情况,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威李亚楠余巧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电图疗效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和血瘀证的相关性,为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期间经神经内科确诊为脑梗死人院治疗的13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7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0+7.6)岁。研究对象发病均在2周以内。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仪,选用灰阶显像方式横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左侧从主动脉弓起处开始,测量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外动脉的峰值以及舒张末期血液速度;证候积分I〉7视为成立标准;7~14分视为轻度;15~22分视为中度;≥23分视为重度。结果痰证最多,100例,占76.92%;血瘀证居第二位,93例,占71.54%;风证为70例,占53.85%;气虚证为53例,占40.77%;火热证与阴虚阳亢证相对较少。脑梗死病人中93例出现血瘀证,没有血瘀证为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脑梗死病人的血瘀证发生的频率虽然高于其它证型,不过这并不代表脑梗死是血瘀证的因素,而是颈动脉斑块所导致。血瘀证是脑梗死病人的多发证候,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具有相关性。
李亚楠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斑块血瘀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探讨电针配合西药治疗的作用机理,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寻求更为广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病人。A组为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AB两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经过治疗后都得到了适当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各自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数据资料显示(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降低患者的发病效率与发病疼痛程度有显著的效果;②电针配合西药共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与单纯西药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相近,同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李亚楠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