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星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中尺度
  • 3篇暴雨
  • 2篇辐合
  • 2篇辐合线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大暴雨
  • 2篇大暴雨过程
  • 1篇低涡
  • 1篇地面辐合线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暴雨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中尺度辐合线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强对流

机构

  • 5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5篇张宇星
  • 1篇牛淑贞
  • 1篇王超杰
  • 1篇梁钰

传媒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开封市一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的综合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等,对2010年8月14日开封市一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贝加尔湖附近高空冷低压东移南下,伴随高空横槽转竖,引起华北切变线加强,地面倒槽北侧冷空气南下,饱和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凝结而致暴雨.暴雨的水汽供应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强水汽辐合出现在华北切变线附近和强降水前,与暴雨区相对应.地面倒槽附近的上升气流与切变线附近的上升气流叠加,与副热带高压中心内部的下沉气流构成了经向闭合环流圈,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强上升气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气垂直结构增强了大气的抽吸作用,促进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
王其英李姝霞张宇星梁钰王珏
关键词:暴雨切变线垂直螺旋度
一次冷涡横槽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2年7月12日夜到13日凌晨发生在河南省东北部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知:此次过程为典型的东北低涡后部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下摆造成,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和大CAPE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干对流特征,850 500 hPa的温差在25~30℃之间,高空冷槽叠加低层暖脊,使得CAPE从当日08时的≤1000 J/kg增大到20时的1000~3500 J/kg;郑州0 6 km和0 2 km的垂直风切变分别是6.06 m/s和2.89 m/s,属弱垂直风切变。地面中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地面高温高湿及等温、等露点线密集区和辐合相叠加区。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回波自山东南部生成并向西传播影响开封地区,随后与西北和北部东南移的对流回波在新乡地区东部汇合加强,然后西移影响郑州地区;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明显的辐散系统和大风区,在大风发生时段有中气旋产品出现,中气旋直径为4.50~5.00 km,大风发生前后中气旋的切变值由10×10-3s-1增大到16×10-3s-1,最大值52×10-3s-1出现在00:37,即延津大风发生时和兰考大风发生前19~44 min,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SWAN产品虽有偏差,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牛淑贞张宇星吕林宜
关键词:临近预警
2010年8月开封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监测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开封市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能量积聚充分,湿层深厚,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西南低涡、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触发不稳定能量,产生了对流性暴雨;低层切变和地面冷锋辐合区域狭窄并且基本重合,使得垂直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发展。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表明,两个在低涡东南侧沿850 hPa切变线东北移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加强合并为一个中-α对流系统,最强降雨出现在中-α对流云团移动的右前方、tbb梯度最大与tbb冷中心之间的区域,与旺盛发展的强回波前沿相对应。
喻谦花张宇星李姝霞王长海王其英
关键词:对流性暴雨西南低涡中尺度系统
豫东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河南东部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与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豫东飑线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飑线沿辐合线发展加强,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卫星云图亮温梯度最大区;飑线过程对应雷达回波图上强对流单体初生、发展、合并与减弱,相对风暴径向速度图上辐合线后部始终对应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对强对流天气预警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李姝霞张宇星张怡王其英姜东东王长海
关键词:飑线中尺度辐合线稳定度雷达回波
2012年7月4日河南大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被引量:33
201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4 5日河南黄淮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发生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的背景下,由两种性质的强降水构成,一种强降水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而另一种持续时间长但强度相对弱。低涡切变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南象限的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能量条件,而且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辐合条件。冷空气及地面辐合线对强降水的形成起触发作用。午后强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主要是由暖切变附近迅速发展的伴有中气旋的强降水对流单体造成的,中气旋活动频繁,最强降水位于"人"字形雨带交叉点处;夜间持续时间长、强度相对弱的强降水由强降水回波"列车效应"造成,中气旋不活跃,但地形对夜间降水有促进作用。
张宇星张宁王超杰
关键词: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地面辐合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