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民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探索“雄安模式”,建立我国地热能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长效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且实现了地热能资源大规模经济性利用。雄安地区应加快地热能开发,形成以地热能为主、多能协同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到2030年,雄安新区地热能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达到30%,居民供暖占比超过90%。将地热能利用的"雄县模式"升级为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的"雄安模式",并推广到全国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为此,应尽快明晰地热能的作用和概念,建立完善地热能的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加强资源勘查评价,摸清地热能资源家底,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对中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给予大力支持。
- 郭焦锋郝爱兵吴爱民唐金荣李继峰周锦明宋岩王晓毛
- 关键词:地热能长江经济带
- 枣庄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性和环境因子功能,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水资源开发规划,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建议,以期达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 吴爱民费瑾邵景力崔亚莉文唐章
-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
- 雄安新区零碳智慧绿色能源体系的实现路径被引量:6
- 2018年
- 雄安新区创建零碳智慧绿色能源体系,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趋势,彰显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从两个维度(硬件基础设施和制度软环境)同步打造两个世界(物理实体世界和数据虚拟世界),充分利用雄安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与外来的绿色电力和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全面采用能源互联网多种能源协同、源网荷储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规划建设与运维管理协同的原则与技术体系,按照智慧城市细胞体能源站-群-网络模式逐步建成新区终端能源供需系统,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和政策,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质量能源需要,近期实现"碳中和",到2040年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雄安新区能源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高世楫郭焦锋郝爱兵吴爱民吴爱民李继峰唐金荣高峰马君华
- 我国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构建初探被引量:3
- 2022年
-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急需构建我国水资源调查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本文在分析形势、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新时期水资源调查监测目标任务,即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水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调查监测与10年一周期调查评价制度,掌握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年度变化;围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数据库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分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调查生产技术规定和标准体系等工作。
- 李文鹏郑跃军吴爱民李亚松袁富强李春燕王龙凤顾小凡刘俊健
-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水资源监测水资源评价
- 意大利水文地质调查编图指南解读及其借鉴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对《意大利水文地质调查编图指南(1∶50 000)》(Quaderni,serie III,N.5英文版)的产生背景、结构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与中国现行《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DZ/T 0282—2015)进行对比,得出如下认识:(1)《意大利水文地质调查编图指南(1∶50 000)》融调查规范与编图规范于一体。在编排结构上,编图内容在前,调查内容在后,调查内容紧扣编图内容,体现了围绕编图搞调查的技术路线。(2)中国现行《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未涵盖编图内容,亟需出台《水文地质编图规范(1∶50 000)》与之配套。《意大利水文地质调查编图指南(1∶50 000)》在图例组织、编图规则、工作量定额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3)意大利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与中国接近,两国地质调查局都在推进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带一路"上的两个文明古国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合作,对于促进两国乃至世界水文地质调查编图技术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吴爱民Giovanni ConteLucio Martarelli马荣
-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图
- 承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主要进展与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总体思路被引量:5
- 2022年
-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是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查清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数量、质量、生态效应及相互关系与演替规律,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以承德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为例,研究了承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目标定位,并从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特色地质资源保护利用、服务城市规划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双评价、地表基质研究、地质文化村创建、山体保护等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要素、多目标的“承德模式”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基本流程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做法。最后针对未来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在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谋划设计,以期为全国不同尺度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殷志强郝爱兵吴爱民任金卫周平卫晓锋彭令李霞邵海庞菊梅
-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
- 雄安新区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被引量:47
- 2018年
- 为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2017年6月至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雄安新区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典型示范区为例,探索了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雄安新区全区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建设场地稳定性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平均深度15~20 m、35~45 m、55~70 m的3段地层土体承载力普遍较高,可优先作为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复合地基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雄安新区起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建议将70 m以浅地下空间分3层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充分开发利用30 m以浅的浅层地下空间,适度开发利用30~50 m次深层地下空间,超前规划利用50~70 m深层地下空间;建议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局部存在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软弱土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加以重视。
- 郝爱兵吴爱民马震柳富田夏雨波谢海澜林良俊王涛白耀楠张竞孟庆华
- 雄安新区深部岩溶热储探测与高产能地热井参数研究被引量:66
- 2018年
-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 m深度的岩溶热储探测方法、重要发现和主要参数。主要结论为:(1)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地质构造复杂,是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目标区,深部岩溶热储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含燧石条带、巨厚叠层石白云岩组成;(2)D18孔在2 120~3 500 m深度共发育115个岩溶裂隙带,岩溶裂隙总厚度353 m,孔隙率3.44%~39.8%,其中2 120~2 300 m为主要出水层,平均孔隙率12.9%;(3)D18孔孔口水温93.1℃,孔内实测最高温度95.05℃,温度峰值出现在高孔隙率发育的2 120~2 300 m孔段,推测由深部热对流机制造成;(4)D18孔抽水试验曲线具有水-汽二相混合特征,完井抽水流量140 m3/h,单井供暖潜力达20万m2,为目前发现的雄安新区范围内产能最大地热井。
- 吴爱民马峰王贵玲王贵玲刘金侠胡秋韵
- 河北容城凸起区热储层新层系——高于庄组热储特征研究被引量:53
- 2018年
- 河北省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碳酸盐岩热储在区内沿构造单元规律沉积,其中中上元古界热储(蓟县—长城系)以容城凸起、牛驼镇凸起、献县凸起等地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容城凸起位于冀中台陷中部,北北东向分布,是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以往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层位主要是1 800 m以浅的蓟县系上部岩溶热储层,探测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是雄安新区清洁能源勘查的目的之一,本文以进入高于庄组热储的D16地热勘探孔为依托,通过抽水试验、岩心测试分析研究高于庄热储岩溶热储的热储特征、主要参数等。
- 王贵玲李郡吴爱民张薇胡秋韵
- 基于岩性光谱特征的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雄安新区地面古河道与河漫滩岩性分别以砂土和黏性土为主,两种岩性所含矿物成分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将地表岩性调查与光谱采集分析相结合,捕捉了这两种岩性在遥感影像中反射光谱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古河道,并利用钻孔数据加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表层砂土和黏性土在TM影像B5波段的DN值差值最大,该波段可作为识别河道砂体的必选波段;综合考虑波段信息量、波段之间信息重复程度,R(4)G(5)B(1)组合下河道砂体的形迹清晰可辨;钻孔数据与遥感解译结果吻合,岩心揭露的古河道发育深度在3.2~8.7 m之间;研究区古河道总体较发育,河道宽度多在0.5~2.0 km之间,多处分叉和汇聚后呈辫状河形态,河网密度约0.26 km/km^2;钻孔剖面显示河道地势高于河漫滩,属条状高地型古河道,河道有"游荡"痕迹;古河道的发育位置控制着区内居民地的分布。
- 张竞马震吴爱民白耀楠夏雨波
- 关键词:古河道岩性遥感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