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清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社会形象
  • 1篇视域
  • 1篇童年
  • 1篇尼尔·波兹曼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 1篇消逝
  • 1篇媒介
  • 1篇媒介变迁
  • 1篇媒介环境
  • 1篇媒体
  • 1篇民工
  • 1篇《童年的消逝...
  • 1篇标签化
  • 1篇波兹曼

机构

  • 4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罗彬
  • 4篇刘清华

传媒

  • 1篇新闻世界
  • 1篇新闻论坛
  • 1篇视听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探究新闻“标签化”现象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快捷迅速、碎片化的趋势。媒体为了顺应这一时代要求,报道方式也出现新的方式,即新闻报道"标签"的采用。在顺应时代之需的同时,无可否认的是,新闻"标签化"的过度使用也严重损害了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类现象,本文旨在探究新闻"标签化"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并适当给出合理性的建议,促进新闻良好形象的构建。
刘清华罗彬
关键词:新闻报道社会形象
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
2017年
"交往"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是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的线索。我国研究学者李沁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沉浸式"的传播时代,"沉浸人"是这一新时代催生而出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交流行为与方式融合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有其独特的交流行为与模式。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刘清华罗彬
关键词:网络环境
当前我国媒体中的农民工形象分析
2017年
农民工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随着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大多来自媒体。大众媒介有力地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并影响着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农民工形象的认知。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农民工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这样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处境,甚至于人们通过新闻报道的认知更多地对农民工形成了"脏、乱、差、素质低"等不好的印象。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刘清华罗彬
关键词:农民工媒体
媒介变迁视域下的童年——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说开去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60年代,尼尔·波兹曼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媒介的不断变迁带来人们感知世界方式的不断变化。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理论为切入点,揭开童年背后的媒介变迁对人类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醒我们在互联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网络大环境背景下,思考有关童年的命运及其未来走向。
刘清华罗彬
关键词:媒介变迁媒介环境《童年的消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