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谦益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4篇外周
  • 4篇细胞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外周血
  • 3篇脑梗死患者
  • 2篇免疫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TIM-3
  • 2篇T细胞
  • 2篇CTLA-4
  • 1篇弹性髓内钉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 1篇断层显像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2篇何谦益
  • 4篇石晓娟
  • 4篇刘莎莎
  • 3篇张毅
  • 3篇贾延劼
  • 2篇李燕飞
  • 2篇滕军放
  • 2篇赵莘瑜
  • 1篇谢新立
  • 1篇李春
  • 1篇李悦
  • 1篇牛学强
  • 1篇彭涛
  • 1篇段冉冉
  • 1篇郭永成
  • 1篇董延召
  • 1篇夏冰
  • 1篇冯国明
  • 1篇岳培建
  • 1篇邢光卫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固定形式,至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更好目前仍存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11月25日,检索文献语种无限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tata 12.0照试验研究,患儿年龄3-15岁,应用改良Jadad方法学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研究文献,共2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后总体并发症[RR=0.30,95%CI:0.19-0.46,P<0.001]与针道感染[RR=0.286,95%CI:0.13-0.61,P=0.001]的发生率较低,针尾激惹[RR=1.86,95%CI:1.35-2.56,P<0.001]的发生率较高,而两组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对于单纯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推荐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而对于下肢高能量损伤、多发伤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外固定架是更好的选择。
郭永成邢光卫夏冰冯国明董延召牛学强何谦益
关键词:植入物儿童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外固定架针道感染
血浆置换治疗重度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发作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PLEX)治疗重度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7例NMOSD急性发作患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均为阳性,根据急性期治疗方案,将14例未接受PLEX方案治疗的患者纳入大剂量静脉注射甲泼尼龙(IVMP)组,13例接受PLEX方案治疗的患者纳入IVMP+PLEX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两组发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ICU监护、伴随疾病、发作至接受IVMP治疗间隔时间、发病前及发病时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急性期症状、病变部位、脊髓病变节段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MP组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占比高于IVMP+PLEX组(P<0.05)。两组均于症状出现20 d内接受IVMP治疗,IVMP+PLEX组在接受IVMP治疗后均接受了4~8次PLEX。出院时,两组各有1例恢复良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的随访中,IVMP+PLEX组恢复良好患者占比(53.85%)较IVMP组(14.29%)高(P<0.05)。IVMP+PLEX组发病时EDSS低评分及接受除激素外特殊免疫抑制剂治疗与良好预后相关(P<0.05)。在6个月的随访中,两组各有1例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现的电解质紊乱、管周血栓、尿路感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占比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大剂量IVMP相比,大剂量IVMP联合PLEX更有可能改善重度NMOSD急性发作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在接受除激素外特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
栾婷婷高扬张朝朋何谦益董万亮滕军放贾延劼
关键词:血浆置换甲泼尼龙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FACS检测样本CD4^+T细胞表面PD-1、Tim-3和CTLA-4的表达;患者随访90 d后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并且预后较好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预后较差组(P=0.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表面PD-1(OR:1.176;95%CI:1.092~1.267)与Tim-3(OR:1.471;95%CI:1.209~1.790)是患者较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示CD4^+T细胞表面PD-1与Tim-3阳性率可帮助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截止值分别为39.2%与10.8%。以上结果提示,CD4+T细胞表面PD-1与Tim-3的阳性率可能成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何谦益石晓娟连晶瑶刘莎莎刘莎莎
关键词:CD4^+T细胞
红景天苷对重症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是否通过介导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大鼠肺组织损伤。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选择15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通过气管内滴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悬液诱导构建SP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AL低剂量组(30 mg/kg)、SAL高剂量组(60 mg/kg)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组(15 mg/kg),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W/D);HE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组织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NF-α、IL-1β、IL-6、IL-18及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F-κBp65、磷酸化NF-κBp65(phosphorylated NF-κBp65,p-NF-κBp65)、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经气管滴注Kp悬液成功构建SP大鼠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水肿严重,W/D值升高(P<0.05),肺泡结构松散不完整,肺泡壁水肿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升高,BALF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18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及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AL低、高剂量组及DXMS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逐渐改善,W/D值降低(P<0.05),肺泡结构逐渐完整,肺泡壁水肿程度逐渐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BALF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1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p-NF-κBp65及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高剂量SAL及DXMS改善SP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逐渐增强(P<0.05)。结论SAL可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由Kp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TLR4/NF-κB/NL
叶培军夏傲葛昀何谦益
关键词:红景天苷重症肺炎肺组织损伤
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饮酒习惯人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以葡萄糖类似物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为显像剂]影像学表现分析酒精相关性脑损害特点。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行18F-FDG PET-CT影像学检查且有过量饮酒史的男性患者为过量饮酒组,同时按照1∶4比例选取同期行该检查的无饮酒史者患者为无饮酒史组。分析2组患者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比较2组患者按年龄分层后CT序列异常改变率的特点,以及饮酒与CT序列、PET序列异常的关系。 结果 过量饮酒组共入组52例患者,无饮酒史组共入组200例。45~59岁年龄段患者中,过量饮酒组较无饮酒史组患者CT序列异常改变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序列中,2组患者共33例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等;PET序列中,2组患者共62例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额顶叶代谢水平减低等。52例过量饮酒组患者中,CT序列异常者较CT序列正常者年龄增大、饮酒年限更长、总饮酒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序列异常者较PET序列正常者周饮酒量及总饮酒量更多、饮酒年限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过量饮酒是中年男性脑部结构损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大脑额顶叶等部位葡萄糖代谢水平减低。
温璐璐谢新立何谦益李燕飞段冉冉彭涛岳培建贾延劼
关键词:过量饮酒脑损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各15例,使用试剂盒法分离提纯脑脊液外泌体,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及对照组脑脊液中均可以检测到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100 nm。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组脑脊液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let-7b;(2)结脑组脑脊液外泌体中let-7b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3)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病脑组let-7b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结脑组与病脑组相比,结脑组let-7b表达下调,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et-7b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泌体中表达下调,可作为该疾病的诊断及相关脑炎的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路雁惠郭斌张锐毅温璐璐吴凯敏李燕飞何谦益贾延劼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外泌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7-01—2016-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病情严重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发病90d时的预后,详细询问一般情况,入院当时化验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并常规行血脂、空腹血糖(FB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TBIL)、颈动脉超声检查。选择同期体检的168例健康者为参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NLR(4.76±1.02)较对照组(3.95±1.08)明显增高,NIHSS>7分组NLR水平(4.85±0.94)明显高于NIHSS≤7分组(3.87±1.03),预后不良MRS3~6分组NLR(4.68±1.07)高于预后良好MRS 0~2分组(3.78±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L、NIHSS评分、康复、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李春赵高峰何谦益滕军放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调节性B细胞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数据。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用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评价预后,并分析Breg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Breg,血清IL-10、TGF-β及IL-35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上调(P<0.001)且患者外周血Breg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Breg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382;95%CI:1.978~5.782)。Breg预测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18(0.735~0.900),截断值是7.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4.0%。结论:Breg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增加,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何谦益石晓娟连晶瑶刘莎莎张毅(指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调节性B细胞预后
外周免疫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变,逐渐成为本世纪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关于AD的发病机制现已较公认的学说是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但近期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似乎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现有文献中免疫系统与AD发生发展关系进行总结,着重探讨外周免疫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体阐述外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作用,为此后AD在免疫方向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崔灿何谦益丁志方岳悦(综述)赵莘瑜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性细胞比例与预后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并分析MDSC的比例。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的预后(0~2分为预后好,3~5分为预后差)。分析预后好组(n=51)与预后差组(n=77)临床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外周血中多形核MDSC(PMN-MDSC)以及单核MDSC(M-MDSC)的比例上调(P<0.05)。与预后差组相比,预后好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PMN-MDSC以及M-MDSC的比例上调(P<0.05)。PMN-MDSC与M-MDSC比例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MN-MDSC比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AUC为0.619(95%CI为0.519~0.720),截断值是4.220,敏感度为0.588,特异度为0.636;M-MDSC比例的AUC为0.747(95%CI为0.661~0.833),截断值是1.410,敏感度为0.784,特异度为0.623。结论:MDSC比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增加,并且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何谦益石晓娟连晶瑶刘莎莎刘莎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