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洪泽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态过渡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颗粒
  • 1篇边缘区

机构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段争虎
  • 1篇陈小红
  • 1篇何洪泽

传媒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荒漠-绿洲边缘区生态过渡带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了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边缘区生态过渡带的土壤粒级分布、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的含量,并采用1993年杨培岭等提出的用粒径的重量分布代替数量分布的土壤分形模型,计算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粒级分布及各养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荒漠边缘向绿洲延伸的过渡带,土壤中砂粒含量占绝对优势,粉粒居中,黏粒最少,采样区土壤质地较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105~2.609之间变动,处于极低水平,与土壤各养分指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靠近绿洲区存在一个“生态裂谷”外,整体呈上升趋势:利用相关分析法得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黏粉粒及各养分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砂粒含量每增加1g/kg,颗粒分形维数D降低0.0019个单位;粉粒和黏粒含量每增加1g/kg,颗粒分形维数D分别增加0.002和0.023个单位,对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幅度的影响依次为黏粒〉粉粒〉砂粒,分形维数对黏粒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可以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作为衡量荒漠一绿洲边缘区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的指标之一,用于反映荒漠绿洲区土壤的退化状况。
陈小红段争虎何洪泽
关键词:生态过渡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