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慎鄂

作品数:3 被引量:68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壳
  • 1篇地壳浅部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意义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剖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隐伏活动断裂
  • 1篇平原区
  • 1篇破裂带
  • 1篇剖面
  • 1篇浅部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篇于慎鄂
  • 1篇何宏林
  • 1篇张先康
  • 1篇王志才
  • 1篇陈桂华
  • 1篇冉勇康
  • 1篇陈杰
  • 1篇陈颙
  • 1篇杨承先
  • 1篇安艳芬
  • 1篇何玉林
  • 1篇冯希杰
  • 1篇杨晓平
  • 1篇闻学泽
  • 1篇孙昭民
  • 1篇寇昆朋
  • 1篇胡平
  • 1篇于贵华
  • 1篇酆少英
  • 1篇刘保金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简述花状构造的地震地质意义
2000年
近十几年来,由于石油勘探中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三维地震的开展,对大中型断裂的深部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揭示,出现了许多花状构造(flower structures)。对于花状构造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不作全面论述,着重结合与地震地质相关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为了便于读者对花状构造有必要的了解,首先作些特征介绍。一。
杨承先于慎鄂
关键词:地震地质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639
2008年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北京平原西北部地壳浅部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被引量:48
2009年
已有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存在有多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盆地.为了研究该区的地壳浅部结构、断裂的空间展布、断裂活动性以及深浅构造关系,2006年,在北京平原的西北部地区完成了1条60次覆盖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和跨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表明,沿剖面结晶基底埋深约为3~6 km;在结晶基底以上,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一套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震相,应是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在结晶基底之下,为一系列横向连续性较差、能量较弱的短小反射事件,可能代表了变质程度较高的结晶变质岩系或不成层的其他岩体.中深层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和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对本区地堑-地垒状盆岭构造和新生代地层厚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项研究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对北京地区新构造活动的认识,而且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对其他地区的深浅构造探测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刘保金胡平陈颙张先康酆少英杨晓平于慎鄂孟勇奇石金虎寇昆朋
关键词:北京平原区地震反射剖面结晶基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