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超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双重差分
  • 2篇健康
  • 1篇新医改
  • 1篇心理健康
  • 1篇休会
  • 1篇养老
  • 1篇养老金
  • 1篇医保
  • 1篇医改
  • 1篇医疗费
  • 1篇医疗费用控制
  • 1篇医疗服务利用
  • 1篇异地就医
  • 1篇哲学
  • 1篇争辩
  • 1篇支付
  • 1篇支付方式
  • 1篇支付方式改革
  • 1篇治未病
  • 1篇中老年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岭南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7篇马超
  • 3篇马超
  • 1篇闫雪凌
  • 1篇曲兆鹏
  • 1篇陈建伟
  • 1篇陈昊
  • 1篇赵广川
  • 1篇徐伟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助力健康中国: 精准扶贫是否提高了医疗服务利用水平被引量:30
2020年
本文考察精准扶贫对贫困群体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经验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具体表现为同时提高住院医疗费用、住院外医疗费用和全年医疗支出,并且促进了贫困群体自付医疗费用的增长。这个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贫困群体提高医疗支出并非因为健康变差,而是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就医能力增强,具体机制包括收入效应(看得起病)和工作效应(愿意看病)。这意味着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效果,将直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陈昊陈建伟马超
关键词:医疗服务利用
DIP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控制与医院短期策略性应对被引量:3
2022年
备受关注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在医疗费用控制上已初见成效,但鲜有文献讨论DIP改革对非政策目标群体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G市在2018年1月1日仅针对当地患者实施DIP改革这一自然实验,使用15家三甲医院省内跨市异地就医患者的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数据,通过断点-双重差分法,估计了DIP改革对非目标群体(异地就医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DIP改革使异地就医患者的单次住院费用增加约9.50%,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增加约9.10%,这证实了医疗机构为应对DIP改革,会采取短期策略性转嫁行为。策略性转嫁的具体方式可能是增加异地就医患者的处置强度。
马超杜妍蓉唐润宇徐伟王天宇
关键词:支付方式改革异地就医
上医治未病:免费体检计划对老年人医疗服务与健康福利的影响
2023年
如何在保障老年人健康福利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是新医改进程中的巨大挑战。正在推行的面向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免费体检计划”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潜在方案。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期微观数据,在动态双重差分框架下首次考察了该计划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该计划的实施能使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体检的比率增加16.4个百分点,并能减少他们0.118次月门诊次数和24.1%的月门诊费用,最终使得全年医疗总花费显著下降32.3%。更重要的是,该计划还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政策交错进行带来的冲击,创新性地在动态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框架下,测算了体检的价值。本文还结合格罗斯曼模型,从理论上提示了健康信息这一机制。最后,本研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肯定了“免费体检计划”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提示要在“上医治未病”的哲学理念下,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率地运用;并在对依从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政策在推广中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对低收入群体的引导。
马超赵双雨唐润宇
关键词:新医改免费体检健康管理
机会平等哲学下对我国农民工“健康移民效应”的再考察被引量:2
2022年
“健康移民效应”是指相比于本地居民,移民的健康状况更好。本文使用RUMiC 2008和2009数据,发现外出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比城市居民更差。为剖析我国现实与“健康移民效应”这一典型事实相矛盾的原因,本文将“机会平等”哲学理念与“健康移民效应”相结合,在新构建的框架下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合理的“努力特征效应”来看,外出农民工本该比城市居民更健康(GHQ值小0.145),即我国农民工的“健康移民效应”本该存在,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拉低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GHQ值大了0.257),最终导致外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反倒比城市居民更差(GHQ值大了0.112)。此外,外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从未外出的农村居民,也好于回流的农民工,这表明农民工的外出和回流存在“自选择”机制。但这些自选择机制主要是合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机会的不平等。
马超曲兆鹏
关键词:心理健康农民工
养老金对缓解农村居民医疗负担的作用——为何补贴收入的效果好于补贴医保被引量:22
2021年
由于中国居民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仅依靠医疗保险并不足以缓解过重的居民医疗负担。本文发现,作为一项保障中国农村老年居民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农保可以显著缓解医疗负担。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利用老年人超过60岁可以领取养老金这一自然实验,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领取养老金对医疗负担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可以显著降低自负医疗费用在收入中的比例,并显著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讨论了为什么在缓解医疗负担上,新农保做到了新农合没做到的事。因为医疗保险待遇的提高会因道德风险而不能有效降低自负医疗费用,而养老保险可以通过收入效应缓解医疗负担。这一解释也得到了样本数据和数值模拟的验证。最后,从更一般的社会总福利视角看,医疗保险虽然在缓解医疗负担上效果不明显,但其强大的共济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总福利。
马超马超孙转兰唐润宇
关键词:新农保
"口味无争辩"?——高低收入阶层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及其分解被引量:1
2021年
我国高低收入阶层间存在着严重的膳食健康上的不平等现象,在讨论其背后的机制时,鲜有文献涉及到口味因素.传统理念认为口味差异天生给定,无需争辩;Becker开创性地认为可以用经济学工具争辩口味问题.通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4年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加入个体固定效应的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消除了"不可争辩的口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将相同特征条件下系数不同导致的不平等定义为"可争辩的口味"效应.结果显示:在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可争辩的口味"和社会经济地位分别可以解释膳食健康不平等的54.3%和44.5%;在不包含收入阶层流动的情况下,二者分别可以解释37.1%和62.3%.人口学特征、个体健康、供给因素的作用很小。结论表明,收入政策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重视对口味的教育引导.这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对于促进全民健康有着重要启示.
马超马超贾建民闫雪凌
关键词:食物多样性
配偶退休会改变中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吗?——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与Becker利他主义的理论解释被引量:1
2023年
退休制度在老年人的福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鲜有文献专门考察配偶退休如何改变中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本文利用中国强制性退休制度对夫妻双方造成的外生性冲击,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分析了配偶退休对中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的研究表明,配偶退休显著减少了中老年人的每日吸烟量并降低了其酗酒概率,增加了其门诊医疗服务利用率。然而,配偶退休也降低了中老年人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率,但对他们的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配偶退休带来的正向“关爱效应”和负向“收入效应”的叠加,可以解释上述实证发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Becker利他主义思想与Grossman健康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阐释。
赵广川赵广川
关键词:利他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