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立波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图
  • 1篇地幔
  • 1篇地幔对流
  • 1篇动力学
  • 1篇三分量
  • 1篇热对流
  • 1篇热柱
  • 1篇黏性
  • 1篇相位
  • 1篇相位解缠
  • 1篇理论地震图
  • 1篇干涉图
  • 1篇DINSAR
  • 1篇GPS观测
  • 1篇并行计算
  • 1篇F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韩立波
  • 3篇傅容珊
  • 2篇倪四道
  • 2篇郑勇
  • 1篇邵志刚
  • 1篇黄建平
  • 1篇戴志阳
  • 1篇薛霆虓
  • 1篇刘峡
  • 1篇查显杰
  • 1篇刘斌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幔对流拖曳力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较为符合实际岩石层变形的非线性幂指数本构关系,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模拟了近20万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地表运动及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板块挤压作用和地幔对流拖曳力各自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形变运动格局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在印度板块的挤压和地幔拖曳力联合作用下,中国及东亚大陆岩石层运动形变模式能够和现代GPS观测有较好的吻合;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的持续向北推进、挤压所产生的应力环境,一直主导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我国西部地域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但其影响随着远离青藏高原地区而逐渐变小;地幔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拖曳力是中国大陆(特别是远离碰撞带)岩石层运动构造变形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构造复杂和东部靠近太平洋板块的区域,模型预测结果和GPS观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在未来的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运动的数值模拟中,应当采用更为复杂的构造模型和驱动力因素.
黄建平傅容珊郑勇薛霆虓刘峡韩立波
关键词:GPS观测
基于DInSAR技术获取形变位移三分量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提出从三个不同视线向的SAR差分干涉图中提取地表形变位移三分量的新方法。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选取三组不同卫星轨道数据模拟了两种理想地表形变模型的差分干涉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解缠差分相位场,从解缠干涉图中获得视线向形变位移量,然后利用矢量分解方法将视线向形变位移量解算成形变位移三分量,最后对形变位移三分量的反演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误差均不超过15%,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查显杰傅容珊刘斌戴志阳邵志刚韩立波
关键词:干涉图相位解缠
三维黏性分层热对流的热柱动力学
<正>地幔热柱动力学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构造学和地球的动力学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解释板块内火山和地幔的热传输更是至关重要。譬如(Morgan 1963)认为地幔热柱可能是板块内热点(火山)的主要源头。在过去的...
韩立波傅容珊倪四道
文献传递
理论地震图的F-K算法的并行实现被引量:5
2007年
对F-K算法进行了并行化改进,从而使其可以利用PC-Cluster或者并行计算机多节点计算的资源优势,提高计算速度.比较发现,并行后的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在计算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并行F-K算法的运算速度基本与处理器的个数成正比,为反演震源参数和地下结构提供了更为快捷的计算工具.
韩立波郑勇倪四道
关键词:并行计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