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鸣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角膜磨镶...
  • 1篇散光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 1篇准分子激光原...
  • 1篇磨镶术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原位
  • 1篇激光原位角膜...
  • 1篇激光原位角膜...
  • 1篇矫正中
  • 1篇角膜
  • 1篇角膜磨镶术
  • 1篇虹膜
  • 1篇虹膜识别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激光原位...

机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篇金淑芬
  • 1篇欧艳昆
  • 1篇雷鸣

传媒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3例(120眼),随机分为行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LASIK的治疗组31例(59眼)和行普通LASIK的对照组32例(61眼)。术中观察治疗组眼球旋转情况,术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58眼(98.3%)发生了眼球旋转,平均旋转范围为(2.69±2.0)°。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29眼,49.2%)多于对照组(16眼,26.2%);治疗组的平均散光(-0.30±0.27)D低于对照组(-0.46±0.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平均增幅(109%)明显高于治疗组(41.4%),暗环境下有眩光主诉的眼数(15眼,24.6%)也高于治疗组(5眼,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在治疗近视散光时,矫正的精确性和术后视觉质量都明显优于常规LASIK。
雷鸣金淑芬欧艳昆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引导虹膜识别散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