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辉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厌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料
  • 1篇适配体
  • 1篇配体
  • 1篇硫酸盐
  • 1篇硫酸盐还原
  • 1篇硫酸盐还原菌
  • 1篇还原菌
  • 1篇铬废水
  • 1篇含铬
  • 1篇含铬废水
  • 1篇核酸
  • 1篇核酸适配体
  • 1篇废水
  • 1篇TM
  • 1篇ATP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邓乐
  • 2篇贺气志
  • 2篇陈辉
  • 1篇陈伶利
  • 1篇毛平道
  • 1篇李杰
  • 1篇李华
  • 1篇王丹
  • 1篇丁兴华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与Cu/Fe颗粒协同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Cu/Fe双金属颗粒,并从工业污泥中驯化得耐Cr(Ⅵ)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混合菌群(SRB),将两者协同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比较了SRB-Cu/Fe体系与传统SRB体系、Cu/Fe体系处理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不同QCu/Fe、pH值对SRB-Cu/Fe体系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RB-Cu/Fe体系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SRB或Cu/Fe体系的效果.Cu/Fe双金属颗粒的参与不仅明显缩短了SRB的适应期,提高了硫酸盐、Cr(Ⅵ)的还原速率,而且显著增强了SRB对Cr(Ⅵ)耐受性,其耐铬能力提高了200%(从100 mg.L-1增加到300 mg.L-1).在Cr(Ⅵ)浓度为300 mg.L-1、Cu/Fe双金属颗粒比值(QCu/Fe)为7.5%、pH为5.0~8.0条件下,室温处理48 h后,出水的Cr(Ⅵ)浓度低于0.071 mg.L-1,总铬浓度低于0.512 mg.L-1,Cu浓度接近于0.本研究新构建的SRB-Cu/Fe体系处理效果显著,兼具生物和化学处理的优点,在含铬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贺气志陈辉王丹李华丁兴华邓乐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废水厌氧
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染料EvaGreen^(TM)快速检测ATP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利用荧光嵌入染料EvaGreenTM在单双链DNA溶液中不同的荧光性质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ATP检测体系,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ATP的新方法。方法利用ATP核酸适配体双链DNA(dsDNA)和核酸绿色荧光染料Eva GreenTM嵌合作用,实现了对ATP的检测。考察了ATP的孵育温度、pH、浓度等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反应体系在12℃,pH 7.5条件下具有最佳实验效果,在最优条件下,最低能检测10-6mol/L的ATP,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为ATP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低成本的新方法。
陈伶利李杰贺气志陈辉毛平道邓乐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AT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