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杰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直接淬火
  • 4篇热轧
  • 4篇奥氏体
  • 4篇淬火
  • 3篇残余奥氏体
  • 2篇等温
  • 2篇低硅
  • 2篇低碳
  • 2篇强塑积
  • 2篇热轧TRIP...
  • 2篇显微组织
  • 2篇力学性能
  • 2篇含铝
  • 2篇SI-MN
  • 2篇力学性
  • 1篇等温时间
  • 1篇等温温度
  • 1篇低碳钢
  • 1篇碳分配
  • 1篇碳钢

机构

  • 7篇东北大学
  • 2篇首钢股份公司...

作者

  • 7篇王国栋
  • 7篇李云杰
  • 6篇康健
  • 6篇袁国
  • 2篇李振垒
  • 2篇李晓磊
  • 1篇刘明瑞
  • 1篇张贺

传媒

  • 3篇轧钢
  • 1篇钢铁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等温时间对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实现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的工业应用,以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等温时间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板条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升高,粒状贝氏体的体积分数降低;当等温时间为20 min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732.25 MPa,断后伸长率为36%,强塑积为26.36 GPa·%;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和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等温时间为20 min时试验钢表现出较强的加工硬化行为。
王晓晖康健李振垒李云杰袁国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TRIP钢等温时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热轧马氏体/贝氏体区直接淬火-配分钢组织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低碳硅锰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马氏体区淬火-配分(Q&P)、贝氏体区淬火-配分(B&P)和直接淬火工艺对组织性能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组织,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0.0%,并且呈现薄膜状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试样屈服强度大于1 100 MPa,抗拉强度大于1 200 MPa,伸长率在14.75%~16.00%之间,强塑积可高达21.12GPa·%。经B&P处理后的试样获得贝氏体基体和17.3%的残余奥氏体组织,试样伸长率高达21.00%,强塑积为22.26GPa·%。经直接淬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抗拉强度高达1 540 MPa,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3.6%,导致伸长率仅为8.00%,强塑积为12.32GPa·%。此外,还发现少量软相铁素体组织,可以降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
李晓磊李晓磊李云杰康健袁国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强塑积
Q&P工艺理念在热轧先进高强度钢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为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要求,以Q&P(quenching&partitioning)工艺为基础的先进高强度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使其在普通热连轧生产线上实现工业化并广泛应用,本文对Q&P理念在热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热处理Q&P工艺中引入热变形处理后,组织细化显著,并获得了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实验钢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强塑积,结合目前国内热连轧生产线以超快冷系统为核心的新一代控轧控冷(TMCP)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在热连轧生产线生产热轧Q&P钢(DQ(direct quenching)&P钢)的可行性。
袁国康健张贺李云杰胡虹玲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残余奥氏体
等温温度对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低Si含Al热轧TRIP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等温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分解为新生成铁素体和碳化物;当等温温度为450℃时,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732.25MPa,断后伸长率为36%,强塑积为26.36GPa·%;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先升高后降低,而C含量逐渐降低,等温温度为450℃时试验钢表现出较强的加工硬化行为。
王晓晖康健李振垒李云杰袁国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TRIP钢等温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低碳Si-Mn系DQ&P钢组织演变模拟研究
2017年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配分工艺,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和配分时间对组织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Q&P钢典型组织由马氏体、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其中马氏体呈现板条马氏体、孪晶马氏体等特征.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显微组织呈现回火转变趋势.当变形温度为950℃和880℃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均在配分150 s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1%,10.1%.当变形温度在820℃时,由于先共析铁素体的存在易于获得较多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高达11.9%,并且残余奥氏体中平均碳含量相对较低.
李云杰康健袁国王国栋
关键词:直接淬火变形温度
非等温碳分配条件下的热轧DQ&P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先进高强度钢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以淬火-分配(Q&P)理念为基础的工艺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Q&P理念引入热轧工艺过程中,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即采用直接淬火(DQ)工艺结合非等温条件下碳分配处理(碳分配过程在模拟卷取过程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铁素体组成。当卷取温度为350℃时,实验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高,达到11.5%,同时抗拉强度达到1 370 MPa,伸长率为14.20%,强塑积为19.5 GPa·%。进行TEM观察,发现马氏体板条束之间存在以薄膜状形态分布的残余奥氏体。
李云杰刘洺甫胡虹玲杨靖妍刘明瑞王国栋
关键词:直接淬火残余奥氏体强塑积
低碳Si-Mn钢的直接淬火-动态配分(DQ&P)工艺被引量:1
2017年
以含碳量为0.078%的Si-Mn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淬火-动态配分(DQ&P)工艺,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宏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Q&P工艺处理后的低碳钢,组织以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为主,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在4.3%~7.2%之间,当淬火温度为320℃时,达到最大值7.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残留奥氏体主要以块状的形式分布于铁素体/马氏体和铁素体/贝氏体的界面,少量尺寸较小的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的形态分布于马氏体/贝氏体板条间。不同淬火温度下,硬度值在253~264 HV10之间,随淬火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在240℃和320℃时达到最大值264 HV10。该研究表明,采用轧制变形和元素配分的方式能极大限度地稳定残留奥氏体,使得含碳量为0.078%的低碳钢能获得高达7.2%的残留奥氏体,为合金元素减量化的Q&P钢生产提供了新方法。
李晓磊李晓磊李云杰康健袁国
关键词:低碳钢淬火温度残留奥氏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