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莹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3篇震源
  • 2篇余震
  • 2篇震源机制
  • 2篇发震
  • 2篇发震构造
  • 2篇M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矩
  • 1篇地震矩张量
  • 1篇地震目录
  • 1篇地震事件
  • 1篇地震现场
  • 1篇地震现场调查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噪声
  • 1篇地震震源
  • 1篇地震震源机制
  • 1篇地震中心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9篇张莹莹
  • 6篇安艳茹
  • 2篇韩雪君
  • 2篇马延路
  • 2篇刘杰
  • 1篇杨志高
  • 1篇吕春来
  • 1篇李杰飞
  • 1篇吴清
  • 1篇薛艳
  • 1篇何少林
  • 1篇苏金蓉
  • 1篇吴微微
  • 1篇苗春兰
  • 1篇邹立晔
  • 1篇黄春梅
  • 1篇耿贵珍
  • 1篇黄兴辉
  • 1篇杜广宝
  • 1篇陈通

传媒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7年精河6.6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被引量:13
2017年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截至2017年8月14日16时,共获得209个余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呈近EW向或NWW向分布,余震区长约50km,宽约17km。余震分布在主震的西侧,推断此次地震单侧破裂。余震震源深度为1~25km,其中,震级较大余震深度为8~17km。精河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随时间呈起伏状衰减,震后2天内比较活跃,此后出现较快衰减。随时间推移,余震区呈现中西部衰减慢、东部衰减快的特点。此次地震震中距2011年精河5.0级地震震中21km,相比2011年精河地震,其震源更深,震级更大,但震源机制解相近,均为逆冲型。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为此次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白兰淑刘杰张莹莹吴清安艳茹
关键词:双差定位地震序列震源机制
利用近震和远震波形快速测定地震震源深度——以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_S7.0级地震为例
2016年
利用四川台网近震波形资料,精确拾取初至震相,采用网格搜索法,通过调整震源深度来控制近台定位残差,给出芦山7.0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同时利用全球台网远震波形资料,给定震源位置利用Taup计算理论走时,通过拟合s P到时,验证近震给出的震源深度。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近震和远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给出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深度14 km的结果是合理的。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利用近震结合远震判定地震深度的办法简单高效,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速报工作中。
张莹莹安艳茹
关键词:近震远震震源深度
国际地震中心改进的定位程序
2016年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非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它的首要任务是产出权威的地球地震活动性报告.《国际地震中心公报》报道了50年(1960-2011年)的地震活动性.近年来由于全球台站日益增加,使得报告的地震事件尤其是事件的震相数量急剧增加.相似的射线路径会引起相关的走时预测误差,这些误差归因于:模型中没有加入地球非均匀性,这导致了对定位不确定性的低估和不利的台网几何结构以及定位偏差.因此,全球的台站分布越密集和越不均衡,大多数定位算法中所做出的假设(观测数据是独立的)越不成立.
Istvn BondrDmitry Storchak张莹莹
关键词:地震中心地震活动性地震事件非营利性射线路径
2019年7月加州6.9级地震现场调查与初步分析
2019年7月5日及6日,美国加州相继发生6.4和6.9级地震,距上次该地区发生同等规模的地震已有20年。本研究基于在震区开展的现场调查,对地震破坏与救援情况、断层出露情况、震前异常情况、公众的认识和反应等进行了分析。调...
安艳茹张莹莹耿贵珍陈姝荞
文献传递
MSNoise:利用地震背景噪声监测地震波速变化的Python程序包
2015年
0引言 最近,从成像到监测,地震背景噪声在不同领域都证明了它的效能。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脉冲响应[或格林函数(GF)]可以通过所记录地震噪声的互相关加以重构(Campillo and Paul,2003)。从全球到区域范围或局部地点的地球内部成像来看,这个方法都给出了非常出色的结果。
Thomas LecocqCorentin CaudronFlorent Brenguier安艳茹张莹莹马延路邹立晔吕春来
关键词:噪声监测PYTHON波速变化程序包背景噪声地震噪声
吉林松原中强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及活动趋势分析
吉林松原位于松辽盆地内,该地区的浅震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深部的俯冲作用引起的地幔物质上涌激发的(孙文斌等,1985),且NW向断裂与NE或NNE向断裂交切部位是地震孕育的有利部位。在第二松花江断裂与扶余-肇东断裂的交汇...
张莹莹韩雪君安艳茹
文献传递
基于泸定M_(S)6.8地震的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研发
2022年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多发,震后紧急会商要求提高,余震序列统计的时效性要求相应提高。传统人工汇编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为此研发应急余震序列自动统计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泸定M_(S)6.8地震余震信息进行条件查询和数据获取,并按照地震编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合并筛选和导出,实现了对此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即时产出。利用该程序进行余震统计,可减轻人工复核工作量,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震后趋势研判提供数据基础,有效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
陈经纶李杰飞苗春兰张莹莹徐泰然
关键词:地震目录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学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部,为双侧破裂.余震区呈NNW向线性分布,断层面近乎直立,长度超过30 km,破裂宽度约15 km.余震区中部、东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大多与主震震源机制一致,而西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均为逆冲型,可能与岷江断裂有关.余震区中部、东南部的应力也较西北部释放充分.九寨沟地震最大烈度为9度,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值NS向最大,EW向次之,垂直向最小,最近的强震台是九寨百河台,其加速度反应谱低于九寨沟地区的8度设防烈度.静态库仑应力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较明显的触发作用.沿虎牙断裂发生的1973年松潘东北M_s6.5地震,1976年松潘M_s7.2地震和本次九寨沟地震的余震区沿NNW方向相连.结合主震破裂位移分布、余震的震源机制及应力降分析认为,九寨沟地震余震区中部、东南部发生强余震的危险性不大,但需注意余震区西北部及岷江断裂地震活动的发展.
安艳茹苏金蓉苏金蓉薛艳张莹莹刘杰刘杰何少林杨志高杜广宝魏娅玲吴微微黄春梅
关键词:地震震源机制峰值加速度
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震矩张量快速自动反演系统研制
台湾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球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震频发,6.0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发生两次。快速确定地震震级对于震后的震情研判和抗震救灾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哈佛大学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GCMT)2010年到201...
韩雪君马延路陈通黄兴辉张莹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