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岱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膜蛋白
  • 5篇HIV-1
  • 5篇病毒
  • 4篇中和抗体
  • 4篇抗体
  • 2篇亚型毒株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逃逸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免疫逃逸
  • 2篇膜蛋白基因
  • 2篇假病毒
  • 2篇感染者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岱
  • 6篇任莉
  • 5篇胡园园
  • 5篇邹森
  • 3篇郝彦玲
  • 3篇张岱
  • 3篇侯佳利
  • 2篇洪坤学
  • 2篇任伟宏
  • 2篇齐中伟
  • 1篇孙坚萍
  • 1篇王琛
  • 1篇王炜
  • 1篇马丽英
  • 1篇刘真
  • 1篇陈燕丽
  • 1篇侯佳丽

传媒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IV-1广谱中和活性感染者假病毒的中和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HIV-1广谱中和活性感染者基于膜蛋白基因(env)的假病毒对自体血浆和代表性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bm NAbs)的中和表型。方法单基因组扩增(SGA)广谱中和活性感染者第0月血浆的env基因并克隆至pc D-NA^(TM)3.1 Directional TOPO表达载体,将env表达质粒与HIV-1骨架质粒p SG3△env共转染293T/17细胞制备假病毒,用假病毒分别与自体连续时间点血浆和代表性bm NAbs进行中和实验分析中和表型。结果共获得11株功能性假病毒,假病毒对8个连续时间点自体血浆的中和敏感性呈现先升高(第0~15月),后下降(第16~32月),之后再上升(第33~45月)的波动。所有假病毒对10E8、PGT121和VRC01中和敏感(IC_(50)<6μg/m L);各有18.2%(2株)的假病毒对12A21和2G12高度敏感(IC_(50)<1μg/m L);所有病毒均对PGT135呈中和抗性。结论假病毒对当前时间点血浆的中和敏感性低,对之后时间点血浆中和敏感性增强,提示感染者体内病毒与中和抗体的动态进化过程。同一时间点假病毒对特定bm-NAbs的敏感性差异明显,提示感染者准种毒株间中和表型的复杂性。
邹森张岱胡园园齐中伟侯佳利任莉邵一鸣洪坤学
关键词:HIV-1膜蛋白假病毒
HIV-1广谱中和抗体的结合表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在1例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慢性HIV-1感染者(DRVI01)血浆样本中,分析潜在的中和抗体特异性。方法查找已知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DRVI01来源不同时间点的膜蛋白序列。对存在频繁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回复突变,比较突变前后的假病毒与自体血浆中和敏感性的差异,推测可能存在的bNAbs。结果在DRVI01来源的6个时间点155条膜蛋白序列中,查找存在频繁突变的10类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其中gp41融合肽、gp120/gp41交界面两类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较多的变异。对这些位点回复突变后,后一个时间点及同一时间点的自体血浆,对大部分突变株病毒的中和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1感染者(DRVI01)体内,可能存在与gp41融合肽类及gp120/gp41交界面类bNAbs的中和特异性。
张岱张岱胡园园邹森邹森
关键词:HIV-1膜蛋白中和抗体进化
广谱中和活性样本HIV-1膜蛋白及其突变毒株的中和特征研究
我们前期研究中,从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1感染者(DRVI01)分离获得了一株针对CD4结合位点的VRC01样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DRVIA7(A7)。系统分析A7连续5年间的发展表明,抗体重链在两年内快速成熟,但抗体...
张岱
关键词:膜蛋白疫苗
HIV-1B′亚型毒株抵抗VRC01抗体中和作用的机制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患者DRVI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抵抗VRC01抗体中和的机制。方法比较同期感染相同亚型且对VRC01抗体敏感的病毒序列,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可能影响VRC01中和作用的关键氨基酸,通过定点突变、不同来源膜蛋白序列交换,验证这些位点氨基酸对VRC01抗体中和作用的影响。结果位于gp120的LoopD区E279D、R282K和V5区N460A、N463Q单点突变,逆转了病毒对VRC01中和敏感性。上述2个或3个位点联合突变后的毒株与单点突变毒株比较,对VRC01抗体中和敏感性明显增强。与文献报道不同,N276糖基化位点突变并未改变毒株对VRC01的敏感性。结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患者DRV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主要通过LoopD区D279、K282和V5区N460、N463突变,抵抗VRC01抗体的中和作用。
张岱张岱刘真王炜侯佳利郝彦玲任伟宏
关键词:HIV-1膜蛋白中和抗体定点突变
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膜蛋白基因及中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一例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慢性HIV感染者病毒膜蛋白(Env)基因序列特征及中和特征。方法使用单拷贝基因组扩增(SGA)方法从患者两个随访时间点血浆样本扩增env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env基因特征;将env基因克隆至pcDNA^(TM)3.1载体上,env质粒和骨架质粒pSG3△env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假病毒,使用假病毒分别和两个时间点的自体血浆及6种不同的广谱中和抗体进行中和试验,分析Env蛋白的中和特征。结果从两个时间点血浆样本中共获得50个全长env基因,进化分析显示两个时间点序列各自聚集成簇,第1个时间点膜蛋白序列有较短的V1区和较少的V1区糖基化位点数目,第2个时间点膜蛋白序列有更高的基因多样性。自体血浆不能中和同时期的假病毒,但能中和前期的假病毒;两个时间点的假病毒对PGT121、PGT135、2G12和10E8抗体均高度敏感,但对VRC01及12A21抗体呈现中和抗性。结论该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慢性HIV感染者病毒膜蛋白基因持续进化;感染者体内存在CD4bs类中和抗体的免疫压力。
张岱张岱邹森侯佳利侯佳利胡园园任莉洪坤学
关键词:膜蛋白中和抗体假病毒
HIV-1中枢特征性突变的中和敏感性和免疫逃逸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测HIV-1中枢特征性突变对中和抗体的中和敏感性,探讨其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含有S446T、F396N、K429G、K337G、T319A、Q389K和N407T突变的HIV-1包膜假病毒,测定其感染靶细胞能力、对代表性广谱单克隆中和抗体PGT121、PGT135、VRC01、2G12、10E8和12A21的中和敏感性,分子构象模拟突变如何影响中和抗体的中和效果.结果 7种突变假病毒均能被VRC01、2G12和10E8中和,表现为高度敏感,对PGT121和12A21均不敏感;对PGT135,F396N高度敏感,S446T、K429G和T319A为中度敏感,而K337G、Q389K和N407T均不敏感.分子构象模拟Q389突变为K时,Q389 NE2氮原子与T415 O原子形成的氢键消失,氨基酸侧链折叠可导致空间位阻增加,影响389位作为可接触残基与PGT135相互作用.结论基于中枢特征性突变的HIV-1假病毒可发生免疫逃逸,突变病毒对PGT135中和敏感性降低.
欧阳雅博王琛张岱孙坚萍侯佳丽乔录新杨洋张玉林陈德喜任莉马丽英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GP120免疫逃逸
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广谱中和活性样本不同时间点env基因变异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B′亚型毒株感染者,连续五个时间点样本的膜蛋白基因(env)序列的特征。方法采用单基因组扩增法扩增env基因。分析不同时间点env基因序列的特征及代表性广谱中和抗体(bNAbs)表位的变异。结果 env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感染者体内包含优势和劣势两个不同株系的病毒,优势株系毒株可变区多样性随时间增大,尤以V1V2环序列长度和糖基化位点变异程度最高;优势和劣势株系病毒的顶端四肽分别为GQGR和GPGK,辅助受体均为CCR5。代表性广谱中和抗体表位分析显示,2G12和PG9/PG16识别的关键位点存在变异。结论 B′亚型毒株感染者体内包含优势和劣势两个不同株系的病毒,优势株系病毒在中和选择压力下不断进化;单抗表位变异分析表明,感染者体内可能存在2G12和PG9/PG16样抗体。
胡园园邹森齐中伟侯佳丽张岱任莉邵一鸣郝彦玲
关键词:膜蛋白基因中和抗体免疫逃逸
HIV-1 B’亚型感染者Nef蛋白CTL表位变异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Nef蛋白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变异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从137例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中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及巢式PCR扩增获得Nef基因并测序,将获得的Nef基因序列翻译为蛋白序列,然后与HIV免疫学数据库中经过实验证实的CTL表位进行比对,分析Nef蛋白CTL表位变异与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与HIV免疫学数据库中CTL表位的比较发现,本研究137例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病毒Nef蛋白大部分CTL表位相对保守,只有5个表位的变异频率超过10%,CTL表位旁序列的变异程度较锚着位点变异大,表位旁上下游第一位氨基酸的突变频率较高,表位氨基酸总变异频率、锚着位点和表位旁序列的氨基酸变异频率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非锚着位点氨基酸的变异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结论 HIV-1 B’亚型毒株感染者Nef蛋白大部分CTL表位较保守,CTL表位旁序列变异程度较锚着位点大,表位旁上下游第一位氨基酸的突变频率较高,推测表位旁序列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Nef蛋白CTL逃逸突变的主要方式,Nef蛋白CTL表位变异与病毒适应性损伤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胡园园陈燕丽张岱邹森侯佳莉任莉郝彦玲
关键词:HIV-1NEF蛋白CTL表位病毒载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