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界首市农技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潮土肥力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夏玉米季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潮土肥力特征的影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NT)+秸秆还田(S)、翻耕(T)和翻耕(T)+秸秆还田(S)4个处理。结果表明,免耕、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6.10 mg·kg^(-1)、+10.66 mg·kg^(-1))、有效磷(+2.76 mg·kg^(-1)、+6.53 mg·kg^(-1))、速效钾(+38.94 mg·kg^(-1)、+47.7 mg·kg^(-1))、有机质(+1.85 g·kg^(-1)、+0.80 g·kg^(-1))含量,及土壤孔隙度(+2.81%、+1.77%),降低了土壤容重(-5%、-3%),促进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免耕、翻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在免耕模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翻耕对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不利于有机质累积。
- 黄界颍阮仁杰王擎运郜红建周林王慧于正国李宗壕严景伍震威单平
- 关键词:免耕翻耕秸秆还田潮土
- 玉米新品种华安513示范试验
- 2015年
- 玉米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4年安排玉米新品种华安513在明光市、界首市、阜阳市颖州区3点示范,各示范区实收产量分别为689.2kg/667m2、626.5kg/667m2、710.8kg/667m2,3点示范表现出高产和稳产。试验通过开展华安513玉米新品种在示范区高产示范栽培技术集成,探讨夏玉米高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旨在为广大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 钱益亮周庆国尤谨慎李廷奇周林阮龙张玮王俊左晓龙
- 关键词:玉米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潮土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明确淮北平原潮土区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机播玉米生产适宜的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于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翻耕(T)和翻耕秸秆还田(T+S)4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6.25%、-3.68%),提高了表层水稳定性大团聚体WR0.25含量(+14.65%、+10.96%),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较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好地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8.98%)、全氮(+4.63%)含量,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的增加;但在剖面深层,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效应出现差异:在20~60cm土层,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促进pH增加,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pH,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而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则更有利于速效养分的增加;免耕和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15.58%和+2.71%)。可见,在淮北平原潮土区,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剖面土壤肥力质量和玉米产量。
- 伍震威阮仁杰黄界颍单平周林王慧于正国李宗壕严景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养分剖面分布潮土
-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21年
-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显著提升农作物品质,增加农业种植效益,同时也能保障人们饮食安全。阐述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分析了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农业技术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等提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质量的对策。
- 周林
- 关键词:绿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