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杰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正交函数
  • 1篇碳平衡
  • 1篇碳源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经验正交函数
  • 1篇固碳
  • 1篇固碳量
  • 1篇干旱
  • 1篇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化

机构

  • 3篇云南大学

作者

  • 3篇何云玲
  • 3篇吴志杰
  • 1篇徐蕊

传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SPEI的云南中部区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特征;(3)年均SPEI呈波动下降趋势,干季SPEI降低趋势明显。年均SPEI存在着24a的主周期和9a的次周期,并于1977年发生了突变,此后开始降低,在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的趋势;(4)从SPEI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在整体上受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而在区域内部则表现出东南-西北(干热河谷)的反向结构差异。
吴志杰何云玲
关键词:干旱经验正交函数
昆明市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碳平衡理论,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区域内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以及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排碳行为,构建了城市碳平衡分析模型,并以昆明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碳收支不平衡,碳汇对碳源的抵消作用很弱;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状况在加剧,2010年,昆明市碳平衡系数为1.90,即城市释碳量是固碳量的1.90倍;碳供需余缺(释碳量-固碳量)达到1565.35×104t/a。产值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而能源强度下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动力。
何云玲吴志杰徐蕊
关键词:固碳量碳平衡
云南中部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受城市化影响程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云南中部区域1961—2010年逐月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该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城郊对比法分析城市化对于气温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该地区年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均气温存在着24 a的主周期,并于1997年发生了突变,之后进入了一个显著增暖时期。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2)除西北部的元谋干热河谷存在降温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现增温趋势,升温中心位于城市,其中以昆明的升温趋势最为显著。(3)城市化对气温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显著,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在冬季最大,而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贡献最高的季节则为春季。(4)昆明的城市化增温速率最大,楚雄次之,玉溪最弱;三市的热岛强度从1985年开始逐年增强,2000年后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缓;冬春季节的城市化增温速率要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城市化增温贡献最高的季节为春季。
吴志杰何云玲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