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废水中除铜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9
- 2017年
- 随着铜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铜污染废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加,由于溶解性铜的生物毒性,铜污染废水的处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近五年来对废水中铜去除的研究,文章介绍了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并对已有文献中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分析。对水体中除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结合原始水质特点,多种方法的工艺组合是从水体中去除铜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 顾平武耘羽刘阳张光辉
- 关键词:铜污染水处理沉淀法吸附法重金属
- 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含碘放射性废水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沉淀与膜分离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含放射性I-废水,初始I-浓度约为5 mg·L^(-1),Na_2SO_3投加量为40 mg·L^(-1),CuCl投加量为260 mg·L^(-1)。分析考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的除碘效果及其他水质参数变化情况和两个膜通量4.17×10^(-6) m·s^(-1)和8.33×10^(-6) m·s^(-1)运行条件下的膜污染情况。运行时间均为168 h,处理含碘离子的废水水量为1540 L。两个膜通量在各自运行期间,平均去除率为94.8%,出水水质较稳定,但是出水的Cu(Ⅱ)离子含量较高,需要增加后续除铜工艺;最终膜比通量分别降至初始膜比通量的65.0%和55.0%,膜组件经物理和化学清洗后SF值分别恢复至初始SF值的90.0%和79.0%。反应结束后两次试验的CF(浓缩倍数)平均值为2.02×10~3,试验产生的污泥体积较小。
- 杨云顾平刘阳张光辉
- 关键词:放射性废水碘离子化学沉淀膜污染
- 预除氧-沉淀-柱式膜分离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含碘放射性废水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优化沉淀-微滤组合除碘工艺,开发预除氧-沉淀-柱式膜分离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含碘放射性废水,考察了小试实验的除碘效果、出水水质及连续出水、间歇出水模式的柱式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使用Na_2SO_3作除氧剂、Cu^(2+)作催化剂对原水进行预除氧,投加量分别为150 mg·L^(-1)和1 mg·L^(-1);沉淀剂CuCl投加量为100 mg·L^(-1)。实验装置连续运行216 h,累积处理水量为2 160 L,运行稳定后,I-平均去除率为93.9%,出水水质较稳定,出水Cu2+须进行后续处理。产生污泥的体积较小,浓缩倍数为8 640。间歇出水模式有利于减缓膜污染,柱式膜的最终膜比通量降至初始膜比通量的47%。与沉淀-微滤工艺相比,预除氧-沉淀-柱式膜分离组合工艺装置简单,运行成本降低。
- 周师帅顾平刘阳何利斌张光辉董丽华袁艳林
- 关键词:放射性废水处理
- 去除水体中放射性碘核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随着核电的崛起和放射性核素的广泛应用,水体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潜在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饮用水的核污染风险受到更多的关注。介绍了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和膜分离法在水体放射性碘去除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已有文献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分析表明,开发高效实用的新技术和工艺从水体中去除放射性碘仍需深入研究。
- 贾麟刘阳张光辉顾平
- 关键词:放射性废水碘离子交换化学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