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槲皮素-丙酮醛加合产物抗氧化性及抗蛋白糖基化活性被引量:1
- 2018年
- 以槲皮素与丙酮醛(methyglyoxal,MGO)形成的单加合产物(MM-1)和二加合产物(DM-2)为研究对象,通过亚铁还原能力及油脂诱导时间测定实验评价加合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加合产物对油脂体系中产生的MGO和乙二醛(glyoxal,GO)的抑制效果;模拟食品加工条件建立卵白蛋白-葡萄糖体系,模拟生理条件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体系,运用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通过对体系中MGO、GO及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测定,考察加合产物对两个体系的抗蛋白糖基化活性。结果表明:槲皮素-MGO的加合产物依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以及抑制油脂产生MGO、GO的活性。对食品加工中的卵白蛋白和生理条件下的牛血清白蛋白的糖基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活性依次为DM-2
- 卢永翎刘贵梅李普侯玉吕丽爽
- 关键词:槲皮素丙酮醛乙二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小麦醇溶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有害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模拟蛋白糖基化改性条件,建立小麦醇溶蛋白-糖体系,用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40 nm/465 nm)分别测定糖种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常用多糖(葡聚糖)质量浓度、改性温度、时间,以及天然抑制剂对体系中有害产物甲基乙二醛(methyl glyoxal,MGO)、乙二醛(glyoxal,GO)和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影响,并对改性蛋白的乳化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单糖产生的各种有害产物的量远远高于多糖,尤其是MGO含量远高于GO;随着葡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温度的升高、改性时间的延长,3种有害产物的量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由于醇溶蛋白-葡聚糖改性是在强碱性、高温条件下进行,而常用的天然抑制剂儿茶素、槲皮素、芦丁、染料木素、阿魏酸、绿原酸、大黄素、辣椒素等在此条件下结构不稳定,所以对MGO和AGEs的抑制效果不够理想,但是半胱氨酸的抑制率均能达到70%以上,而且使改性蛋白乳化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 李普刘贵梅卢永翎郑铁松吕丽爽
- 关键词:糖基化改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黄酮
- 赖氨酸在Maillard反应中形成有害产物AGEs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模拟食品加工条件,构建赖氨酸—还原糖和精氨酸—赖氨酸—还原糖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体系发生Maillard反应中产生有害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作用,比较两个体系添加和不添加黄酮条件下对AGEs形成量的影响。用荧光光谱法(λex/λem=370/440nm)测定AGEs的含量,考察不同因素如还原糖种类、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和染料木素对有害AGEs形成的影响,以及赖氨酸/精氨酸并存对AGEs形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赖氨酸发生Maillard反应过程中,温度越高、还原糖中核糖,糖浓度越大、pH 9.2,形成的AGEs越多;不同的金属离子对AGEs的作用各异,Mg^(2+)和Fe^(2+)能促进AGEs的形成,Ca^(2+)抑制AGEs的形成;抑制剂染料木素浓度越大(9mmol/L),AGEs抑制效果越好;赖氨酸/精氨酸混合体系中AGEs形成量主要由赖氨酸来决定。各影响因素对赖氨酸Maillard反应过程中产生AGEs均有一定作用,时间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pH和温度;而赖氨酸/精氨酸混合体系中AGEs的形成量取决于赖氨酸的含量。
- 李普夏秋琴刘贵梅卢永翎吕丽爽
- 关键词:赖氨酸荧光光谱法
- 大豆7S蛋白-糖体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因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在大豆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会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形成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为提高食品安全性,模拟糖基化加工条件,构建大豆7S蛋白-糖体系模型,考察影响该体系AGEs形成的因素并进行有效调控。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40 nm/465 nm)检测糖种类、还原糖质量浓度、pH值、反应温度、抑制剂种类及其浓度对AGEs形成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有害产物的形成及抑制效果。结果:糖种类为果糖、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浓度配比1∶4、pH 9.2、反应温度121℃条件下产生荧光性AGEs的作用效果最强,4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染料木素、芦丁和木犀草素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均可达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糖的种类与抑制剂种类对AGEs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降低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pH值和降低反应温度,添加0.1 mmol/L大豆源染料木素可有效抑制大豆加工过程中有害产物AGEs的形成。
- 刘贵梅章鼎敏李普卢永翎郑铁松吕丽爽
- 关键词:糖基化荧光光谱
- 影响酪蛋白糖基化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建立酪蛋白-乳糖、酪蛋白-丙酮醛、酪蛋白-乙二醛3种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还原糖种类、温度、pH值、金属离子、时间和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还原糖为核糖、pH 7.4、加工温度121℃和贮藏温度37℃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产生量最多,金属离子Fe^(2+)和Ca^(2+)、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还原糖种类、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3种模拟体系中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其中,还原糖是影响酪蛋白糖基化生成荧光性AGEs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时间、温度。
- 刘贵梅夏秋琴李普吕丽爽
- 关键词:酪蛋白荧光光谱染料木黄酮
- 大豆11S球蛋白糖基化有害交联产物的形成及抑制机理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针对食品工业大豆蛋白糖基化改性工艺,建立大豆11S球蛋白-糖模拟体系,探究该体系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影响因素,探究黄酮类化合物抑制AGEs形成的机理,以便进行有效调控。方法: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40 nm/465 nm)测定糖的种类和浓度、温度、pH值以及黄酮抑制剂等对AGEs形成的影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糖基化过程及黄酮对AGEs的抑制效果,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反应过程中槲皮素及其产物的变化。结果:糖种类为果糖;11S球蛋白与果糖质量浓度分别为2、8 mg/m L,pH值为9.2,温度为121℃条件下产生的荧光性AGEs量最多;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芦丁4种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均有一定抑制效果;LC-MS/MS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捕获糖基化中间产物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抑制了大分子交联性的荧光性AGEs形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了1 mmol/L槲皮素有效降低了大分子交联的产物,但不影响糖的修饰改性,乳化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结论:采用分子质量较大的糖,降低糖质量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添加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抑制大豆蛋白糖基化过程中有害产物AGEs的形成。
- 章鼎敏刘贵梅卢永翎郑铁松吕丽爽
- 关键词:大豆11S球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