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银纳米线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线
  • 2篇不锈
  • 2篇长径比
  • 1篇单轴
  • 1篇单轴拉伸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多元醇法
  • 1篇性能试验
  • 1篇氧化钛
  • 1篇应力集中
  • 1篇应力集中系数
  • 1篇再结晶
  • 1篇增碳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时效
  • 1篇时效处理
  • 1篇天然气

机构

  • 7篇钢铁研究总院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昆明冶金研究...
  • 1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钢研纳克检测...

作者

  • 11篇刘明
  • 3篇严继康
  • 2篇钟振前
  • 2篇张海龙
  • 2篇郎宇平
  • 2篇冷崇燕
  • 2篇潘坤
  • 1篇卢德宏
  • 1篇陈海涛
  • 1篇高怡斐
  • 1篇谢金鹏
  • 1篇孙勇
  • 1篇张卓
  • 1篇郑凯
  • 1篇杨钢
  • 1篇杨春
  • 1篇梁新帮
  • 1篇杜景红
  • 1篇岳太文
  • 1篇甘国友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物理测试
  • 2篇云南冶金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轴拉伸状态下V型切口的应力集中系数
2017年
为统一单轴拉伸状态下相同应力集中系数的V型切口形状尺寸设计,以提高缺口试样试验结果的可比性。比较分析目前拉伸试验、疲劳试验和持久试验等标准方法规定使用的试验切口形状尺寸以及计算公式。通过疲劳试验数据结果,依据缺口疲劳系数值和应力集中系数的拟合关系,验证最新修订版的ISO 204标准与DIN 743-2——2000标准给定的公式更适合V型切口形状试样的应力集中系数值计算。并提出以统一的计算公式和切口形状尺寸比例作为设计遵循的准则,提高单轴拉伸状态下缺口试样测试材料缺口敏感性结果的可比性。
张海龙刘明齐英豪
关键词:单轴拉伸应力集中系数
金属材料旋转弯曲疲劳性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5
2017年
根据国家标准GB/T 4337—2015和GB/T 24176—2009,对给定应力下的疲劳寿命、给定寿命下的疲劳强度和S-N曲线这3种典型的疲劳性能的测量不确定度提出了初步的评定方法。评定方法包含A类评定方法(统计方法)和B类评定方法。以试验数据为例,针对给定应力下的疲劳寿命、给定寿命下的疲劳强度和S-N曲线分别展示了评定方法的应用,同时给出了S-N预测曲线和预测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示意图。
高怡斐梁新帮张海龙邹宇明刘明齐英豪
关键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8CrNiMo7-6钢齿轮热处理后开裂失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一批在生产加工后进行了淬火和低温回火的齿轮在库房存放过程中发生开裂。通过超声波探伤、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断口形貌观察、端淬试验和补充热处理等手段,对齿轮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裂齿轮强度高导致氢脆敏感性高,在次表面产生氢致延迟裂纹是引起齿轮快速脆性开裂的直接原因。开裂齿轮淬硬性和淬透性过高,超出了BS EN 10084-2008对18CrNiMo7-6+HH钢淬透性要求,是齿轮开裂的根本原因;通过调整淬火介质,降低淬火时高温区冷速,从而降低淬回火后齿轮的强度和硬度,可有效避免开裂。
郑凯钟振前曹文全林双平刘明
关键词:齿轮氢脆淬透性开裂
Mn^(2+)作为控制剂对银纳米线的合成的影响
2021年
采用一步多元醇还原法以MnCl2和KBr复合金属盐为控制剂制备银纳米线。研究了Mn2+对银纳米线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吸附模型对Mn2+在银纳米线生长过程中的影响方式进行了探讨。使用MnCl2和KBr作为控制剂时,在Mn2+浓度为(0.3~0.5)mmol/L得到的银线长径比和均匀性都相对较好,但是Mn2+浓度为0.5 mmol/L时会出现团聚现象。通过模拟Mn2+在银纳米线不同的晶面上的吸附作用,可得到Mn2+在银纳米线的生长合成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Mn2+能够使得更多的Ag+被还原为Ag,促进晶核的形成;二是Mn2+能够抑制(100)晶面的生长,而在(111)晶面上银原子大量堆积,使所得银线的长径比明显升高。
赵梅莉刘明马一丹李江祺严继康冷崇燕
关键词:银纳米线长径比
中温时效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31254析出相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31254进行850℃、7.5~120 min时效。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50℃时效,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有大量第二相,主要是以σ相为主的富Cr、富Mo、低Ni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这些析出相形状以块状和针状为主,主要分布在晶界和晶内,部分会出现在孪晶位置。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逐渐长大且数量增多,且其Cr、Mo含量逐渐升高,Ni含量逐渐降低。经过850℃×120 min时效后,出现Cr2N和Chi相析出。
潘坤陈海涛郎宇平卢德宏刘明
关键词:时效处理析出相
铜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相变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铜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技术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物相组成、平均晶粒尺寸、微观结构、化学态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掺杂抑制TiO_2的相变,在650℃时Cu的氧化物CuO在TiO_2颗粒表面出现,掺杂的Cu离子以Cu^+的形式存在。掺杂Cu的TiO_2光吸收带边显著红移,随着Cu掺杂量的提高,样品光吸收度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紫外-可见光光谱吸收带边红移。
刘明严继康严继康姜贵民杨钢姜贵民易健宏
关键词:二氧化钛相变掺杂溶胶-凝胶法
大气环境下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腐蚀失效行为及规律研究
通过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在北京、团岛、万宁地区的自然大气暴露试验,利用失重分析、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XRD、EDX和拉伸试验研究了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的大气腐蚀失效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
吕保民张晓云刘明裴和中陆峰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大气腐蚀
AgNO_(3)与PVP的摩尔比对银纳米线的合成的影响
2021年
采用一步多元醇还原的方法合成银纳米线,研究了AgNO_(3)与PVP的摩尔量的比值对银纳米线的形貌的影响。通过SEM对合成的银纳米线的形貌进行分析,得到了PVP与AgNO_(3)在任意的摩尔比条件下都可以合成银纳米线但是合成的银纳米线形貌差异较大的结论。PVP与AgNO_(3)的摩尔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合成均匀性好且长径比较好的银纳米线,合成银纳米线的最佳的PVP与AgNO_(3)的摩尔比为6∶1。
周国琼赵梅莉刘明马一丹李江祺严继康冷崇燕
关键词:银纳米线多元醇法长径比PVP摩尔比
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Gleeb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一种“人体友好型”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动态再结晶规律,试验条件为变形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01~10s-1。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和流变应力逐渐减小,动态再结晶速率增加;在变形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变形速率的降低,峰值应力和流变应力降低;在变形速率为0.01、0.001s-1时,变形后期发生二次加工硬化;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得出热变形激活能为280.09 k J/mol,并列出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
刘明郎宇平孙勇屈华鹏潘坤
关键词:热变形动态再结晶
1Cr18Ni9Ti冷轧不锈钢管表面白斑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冷轧工艺生产的1Cr18Ni9Ti不锈钢管内表面出现了大量白色斑点状缺陷,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出厂交付。为确定白色斑点形成原因,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对该批钢管表面形貌、金相组织、晶粒度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钢管内外表面都出现了表面增碳现象,内表面上的白斑缺陷区增碳最为严重,酸洗钝化时出现了严重的晶间腐蚀,表层晶粒大量剥落,使局部表面粗糙度变差,形成白斑缺陷。钢管表面除油脱脂不彻底使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表面增碳是导致出现白斑缺陷的主要原因。
于雷杨春杨春谢金鹏刘明张卓
关键词:不锈钢管冷轧增碳晶间腐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