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永平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加氢
  • 1篇P123
  • 1篇超细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 1篇催化剂结构

机构

  • 2篇常州大学

作者

  • 2篇朱毅青
  • 2篇李为民
  • 2篇兰永平
  • 2篇熊良军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石...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123模板剂用量对超细镍钼加氢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不同P123用量(以n(P123)/n(Ti+Si)计)的Ni-Mo/TiO2-SiO2催化剂前躯体;采用TG-DTA、N2吸附-脱附、XRD、H2-TPR和HR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以200#低硫煤油为原料,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性能。结果表明,P123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组分晶粒尺寸和孔结构参数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径在4~5nm;催化剂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有利于煤油的加氢脱芳烃;经过工艺优化,采用P123模板剂的Ni-Mo/TiO2-SiO2系列催化剂中,n(P123)/n(Ti+Si)为0.005的催化剂能将煤油中的烷基苯质量分数降至0.41%,萘质量分数降至280μg/g,芳烃脱除率达到95.98%,产品的芳烃含量达到JLD-40脱芳烃溶剂油的产品标准要求。
熊良军李为民朱毅青兰永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超细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双硅源溶胶-凝胶法,即用正硅酸乙酯(TEOS)、硅溶胶(pH值为3-6)作硅源,采用酞酸丁酯、硝酸镍为原料制备了镍基催化剂前躯体NiO/TiO2-SiO2,考察了硅溶胶添加量对催化剂比表面性质的影响;比较了压片法、挤条法及油氨柱法对NiO/TiO2-SiO2溶胶及块状前驱体进行固化成型的异同;考察了在挤条成型过程中加入孔结构调整剂对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采用BET、TPR、XRD、HRTEM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用部分硅溶胶代替正硅酸乙酯,得到的Ni/TiO2-SiO2催化剂具有稳定的比表面积;不同的固化成型方法对Ni/TiO2-SiO2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及机械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以高黏度Al2O3为黏接剂,同时加入聚乙二醇等孔结构调节剂,进行挤条成型,经干燥、焙烧和预还原后得到的条状Ni/TiO2-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79.2m2/g,孔容为0.37cm3/g,具有双孔结构特征,活性组分Ni在催化剂中高度分散,粒径尺寸不大于10nm。
兰永平朱毅青李为民熊良军
关键词:溶胶-凝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