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刚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司马迁对传主心理动力的探掘
- 2017年
- 《史记》人物的鲜活,得力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但学界对此似乎并没有十分重视。文章借助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动力原理,从爱好、需要、动机、价值观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认为这是司马迁研究历史人物的核心之处,既是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个性的研究,也可以看作对普遍人性的研究;因而也是从最可信之处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探掘。
- 任刚李岩梁建邦
- 关键词:司马迁心理动力
- 实用的运河与漕运研究信史——评张强教授《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
- 2022年
- 张强教授的《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是相关领域具有开创性的通史性研究巨著,特色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信史。其学术价值在于,它是学界第一部将运河与漕运联系起来研究的巨著,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 任刚
- 关键词:中国运河漕运信史
- 《楚辞集注》《楚辞补注》注释方法之比较
- 一、求通俗从今天的大众化眼光看,通俗化无疑是《楚辞集注》重要特点。比较一下《楚辞》古注,《集注》的通俗化特点十分明显,总体上看,《集注》是一个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楚辞》读本。最明显表现在将古注通俗化。比较《章句》《补注...
- 张强任刚
- 通过大学语文教改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大学校园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增强大学语文本身的魅力:一是选择那些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作家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小专题式的讲解;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技巧性.
- 任刚李岩田宁
- 关键词:人文素养文学教改
- 《史记》项羽形象对《楚汉春秋》的接受——以《楚汉春秋》佚文为视角
- 2019年
- 从《楚汉春秋》佚文中的项羽材料可以看出,第一,佚文展现了秦末抗秦、反秦势力的暗流涌动;也展现了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转弱、刘邦由弱转强的趋势,这些为《史记》叙写秦楚之际、楚汉战争的历史奠定了基本框架。第二,佚文再现了楚汉之争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鸿门宴、武涉游说淮阴侯韩信等。第三,佚文中项羽形象基本特点是善于斗力的英雄,这也《史记》中项羽形象的基本特点,可以说《史记》的项羽形象是在《楚汉春秋》基础上写成的;第四,佚文中沛公、范增、樊哙、淮阴侯韩信等形象,也对《史记》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论及秦楚之际、楚汉之争的历史及其人物的时候,不能忽视陆贾及其《楚汉春秋》。
- 任刚李岩
- 关键词:佚文项羽《史记》
- 评可永雪教授著作《<史记>中的再创作选评》
- 2022年
- 《<史记>中的再创作选评》是可永雪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孜孜以求、付出汗水的《史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启人深思,直观地再现了司马迁《史记》中的文学创作,是老先生四十多年《史记》上溯性比较研究的结晶,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 任刚
- 关键词:《史记》再创作
- 李斯的“为人”与秦的兴亡
- 2011年
- "为人"是指某历史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史记》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其核心是指历史人物的心魂。司马迁认为历史人物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的"为人"与王朝的兴亡密切相关。在司马迁看来,李斯的"为人"可归结为视富贵为唯一,典型地代表了秦大臣中畏罪持禄的心理,这种极低的人格品位对秦兴亡的影响很大。建立在此种心理动力基础上的秦王朝,不管一时如何强大,短命是必然的。
- 任刚
- 关键词:富贵心理动力
- 小专题式大学语文教学设想
- 2012年
- 目前,国人母语能力日益下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小专题式大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中学的基础上,以作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情结及其作品作为切入点,对作家及其代表作集中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唤醒审美意识,加深对母语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 任刚李岩田宁
-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设想
- 名山之宝谁识得?——可永雪老师的《史记》文学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永雪教授是资深的《史记》研究家,他研究《史记》60余年,立足于古今《史记》研究的相关成果,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最大成就集中表现在对《史记》文学性的界定和分析上,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关于《史记》的文学性的认识,《史记》的人物研究,《史记》的上溯性比较及其再创作研究,对《史记》性质的认识。这些显著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可老师在《史记》学界的地位。
- 任刚李岩
- 关键词:《史记》文学研究
- 习见中求是反正——袁传璋先生《论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系合本子注本》读后
- 2022年
- 《文学遗产》2022年第1期卷首刊发了袁传璋先生的新作《论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系合本子注本》。文章有力地论证了裴骃《史记集解》施注方式为“合本子注”,清理了自清儒到当代“三家注原先都各自单行……《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著录《史记集解》八十卷”这一流行两三百年观点的致误所在。文章信息量大,给人启发良多。文章从积累有年多创获、《史记》版本源流、“《史记集解》八十卷”的误称误传及其缘由、文献功底深厚四方面,评价了袁先生此文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
- 任刚
- 关键词:《史记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