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璇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爱国
  • 1篇学派
  • 1篇学者
  • 1篇政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思想
  • 1篇政治思想研究
  • 1篇旨趣
  • 1篇认同感
  • 1篇同感
  • 1篇托克维尔
  • 1篇启蒙
  • 1篇权利
  • 1篇权力
  • 1篇阈值
  • 1篇现代政治
  • 1篇消极自由
  • 1篇理性主义
  • 1篇历史方法

机构

  • 6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6篇黄璇
  • 1篇黄晨
  • 1篇张新刚
  • 1篇任锋
  • 1篇崔之元
  • 1篇段德敏
  • 1篇慈继伟
  • 1篇李石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主共和政制的爱国动力——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结构”之谬
2022年
孟德斯鸠把爱国的政治美德作为维系民主共和政制的动力,托克维尔把民情看作维系美国这个现代大型民主共和国的决定性因素。比较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对爱国德性与爱国主义民情的论述,可以看到二人对民主共和政制发生动力之认识的具体差异。但这种差异难掩其研究视角的相同之处,即尝试探寻相关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秩序、广泛关联与恒久意义,把由特殊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误当成普遍原则、历史规律与历史模式;倾向于形成整体主义的认知与判断,把需要借助政治想象才能形成的宏观假设,用刻意选择的历史经验佐证为真理或事实,且常常将作为整体的政治—社会结构与有机体进行类比。在今天看来,这体现为一种结构主义认识路径的“谬误”。因此,无论是孟德斯鸠的政制类型分析,还是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都不足以将爱国政治美德与爱国主义民情证成为民主共和政制的动力。
黄璇
关键词:民主共和民情孟德斯鸠托克维尔
“同情”与现代革命的催生机制
2016年
同情,作为一种具有道德特质的人类情感,是现代革命的重要动力源。首先,同情能够将人们对非正义境况的感受,演变为一种追求独特性与超越性的激情,为革命提供巨大能量;其次,同情能够引发人们意欲改变平淡日常生活、唤起英雄主义的兴奋感,以此呈现出的政治美学张力,足以成为主导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动力;最后,同情通过激活公民个体之间、公民与政治共同体之间、公民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认同感,形成联合的力量,以成就现代革命。需要强调的是,合宜的同情,作为一种政治美德,不仅是一场审慎而正义的现代革命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是避免极端暴力革命的重要的缓解剂。
黄璇
关键词:认同感
现代爱国主义的权力阈值与权利旨趣被引量:5
2019年
在西方政治哲学中,现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诉求,需要将其置于以权力-权利为脉络的政治哲学论域中加以界定和阐释,以获得必要的现实感与规范性。在权力的逻辑中,当爱国主义蕴含着对现代国家及其政治权力体系的认同与忠诚时,“对祖国的爱”能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爱国主义也成为捍卫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此时,需要廓清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边界及其指向的政治权力的边界。这是爱国主义的权力阈值。在权利的逻辑中,爱国在广义上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权利。将这一权利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机制,既对由权力话语单边塑造的爱国主义有所矫正,也为探寻现代爱国主义理论中政治权力的边界、以及厘清权力-权利之间的界限提供了一种指引。
黄璇
关键词:爱国主义权力权利
当代中国治理与现代自由理念被引量:2
2015年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层面的首要价值,也构成国家治理的价值涵项。在国家治理的不同背景中,由伯林区分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形态,往往被塑造成具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自由价值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差异。在当代中国,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自由价值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中,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实现自由价值,应当避免意识形态的对峙思维,致力于寻求两种自由的内在一致性、动态平衡性,为国家与公民的良好互动、善政良治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黄璇
关键词:消极自由
现代政治的理性主义路向及其限度
2016年
理性政治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的主要形态。自马基雅维利对政治与道德的区分,到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近代欧陆唯理主义建构起相应的哲学理论体系,再到康德发展出理性的政治法则,黑格尔将绝对理性精神运用于国家理论,继而由密尔从批判性的视角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现代理性政治形态得以奠定其政治哲学理论基础。作为启蒙之核心与共识的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获得生存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也正是在奉理性为至上权威的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理性精神面临被滥用的危险,从而使现代政治遭遇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难。理性政治所呈现出来的局限性在保守主义、施特劳斯学派与卢梭对它的批判中得以呈现。
黄璇
关键词:理性主义现代政治启蒙
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方法——以剑桥学派的历史方法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11月8日,约翰·邓恩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一期"历史政治学工作坊",以"政治思想的历史方法:剑桥学派的视野"("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Political Thought:Viewed from Cambridge")为题,与国内学者展开对话与讨论。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本文为此次讨论的中译稿。邓恩教授首先进行主题发言。邓恩教授指出,政治思想对于历史变迁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于理解政治思想的重要性,是一个半世纪以来剑桥大学开展历史研究的主要假设。剑桥学派研究方法的核心关怀在于,任何政治思想都产生于特定的时空,并且被当时当地所发生的一切影响着。过去的历史经验构成了我们的思想资源,使理论学说不至于远离人类经验。邓恩教授以现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为例,展示了历史学家如何描述历史变迁与民主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在讨论环节中,邓恩教授与多位国内学者就民主未来的发展前景、共和主义的自由观、历史语境方法、政治制度的历史经验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约翰·邓恩李强崔之元慈继伟任锋段德敏李石黄璇张新刚郑荃文黄晨刘冠男(译)吴佳蔚(译)
关键词:共和主义剑桥学派国内学者工作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