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彬嫔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0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西南地区PM_(2.5)人口暴露风险时空演变及与景观格局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大气PM_(2.5)污染是我国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分析PM_(2.5)污染及其人口暴露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景观格局对大气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大气污染格局,进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PM_(2.5)、人口格网数据为基础,采用暴露风险模型、趋势分析模型探究西南地区2000~2020年PM_(2.5)人口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3期土地利用数据,在最佳移动窗口的基础上测算景观格局指数,运用相关系数法揭示景观格局与PM_(2.5)及其人口暴露风险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西南地区及各省年均PM_(2.5)浓度整体呈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下降的特点,其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2)PM_(2.5)人口暴露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各年均较为相似,较高、高和极高风险区多分布于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从空间变化看,PM_(2.5)人口暴露风险极显著下降区多出现在各地级市中心城区,极显著上升区多出现在城区边缘及中小城镇。(3)在各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中,景观所占比例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但不同景观中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中,景观破碎化程度、斑块形状复杂度及蔓延度的提高,将会导致PM_(2.5)年均浓度及其人口暴露风险的增强。
- 李琛吴映梅高彬嫔钱婧
- 昆明市主城区医疗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明确昆明市主城区医疗机构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医疗机构、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实证参考。方法:运用多距离空间聚类、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昆明市主城区医疗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类医疗机构L(d)观测值大于0,空间分布呈现显著地集聚特征,以城区核心集聚为主;Moran's I指数值、因子解释力q值均大于0,表明集聚效应、人口分布、经济、交通、地形等均为影响医疗机构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昆明市主城区医疗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重核心,轻边缘”的分布特征,医疗机构分布的均衡性与公平性有待提高。
- 李婵吴映梅高彬嫔郑可君李琛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基于近远程综合发展指数的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评估方法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远程综合发展指数的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群区域对应的预处理城镇化数据集中关联的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以及,确定城市群区域关联的预处理生态系统数据集的活...
- 吴映梅李琛高彬嫔武燕王梦娇郑可君张超
- 基于“三生”空间演变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以滇池流域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 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加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大量生态、生产空间,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以较高质量为主,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形成团块状分布的特点。在空间关系上,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在流域四周的林地、草地生态空间。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显著。【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武燕吴映梅陈云娟李琛高彬嫔郑可君李婵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 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被引量:20
- 2022年
- 为揭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以滇中城市群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2000年、2010年、2018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城镇化水平指数均值由0.149升至0.359,在空间上由“单核心”发展转变为“一主四副”的发展格局。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先下降后上升,各年均值为0.406,0.402,0.442,其空间分布的内部差异较大。(2)研究区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482上升至0.621,在空间上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其Moran′s I大于0.42,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3)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相关程度较强,但呈现下降趋势。城镇化在协调发展中占主导作用。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二者双变量Moran′s I由-0.069降至-0.211,空间差异增大。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高在空间关系中较弱的一方,进而实现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
- 李琛吴映梅高彬嫔
- 关键词:城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滇中城市群
- 基于PLUS模型的山区城镇景观生态风险动态模拟被引量:74
- 2022年
- 【目的】探究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模拟预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为缓解中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发矛盾、促进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中小城镇区域中枢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2000、201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云南省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在FLUS模型基础上改进的PLUS模型动态模拟预测安宁市2030年不同情境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人造地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草地、灌木地、水域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地面积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值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整体以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59.76%~52.95%;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恶化区最少。【结论】山区中小城镇生态风险管控和建设开发矛盾明显,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密切相关,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各街道城镇扩展的边缘地带,应重点关注城镇用地扩张所导致的景观类型结构及其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基于生态保护情景的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更接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路径,更符合安宁市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图5表5参30。
- 李琛高彬嫔吴映梅郑可君武燕
- 基于MAUP下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及地理探测响应被引量:7
- 2023年
- 为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可塑性面积问题(MAUP)下的分区效应,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基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格网、行政区和流域3类不同尺度类型9级评价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ESV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理探测响应。结果表明:川滇生态屏障区2018年ESV为7 945.81亿元,以林地和草地的贡献最为突出;3类尺度下ESV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效应,大体呈现出评价单元尺度类间差异性大,类内差异性小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其空间集聚效应及冷热点区空间分布随着评价单元尺度划分大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通过对比分析,将格网尺度与行政区尺度结合分析,可作为大区域生态功能区ESV综合评价的尺度参考;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协同增强效应共同影响了川滇生态屏障区ESV分异效果,不同尺度下,因子解释力大小不同。综上,评价单元划分的不同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具体研究需求开展多尺度评价成为未来ESV科学量化的前提条件。
- 武燕吴映梅李琛高彬嫔郑可君李婵
- 关键词: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发展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发展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群区域对应的预处理城镇化数据集中关联的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以及确定所述城市群区域对应的预处理生态系统数据集的活力值...
- 吴映梅李琛高彬嫔武燕王梦娇郑可君张超
- 人力资本——西部大开发的内动力被引量:1
- 2012年
- 人力资本是推动西部开发与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结合当前西部大开发背景,从内生性增长理论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作为区域发展内动力的问题。分析了卢卡斯模型和罗默模型对西部发展的启示。由此着重阐释了我国西部人力资本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优化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三点建议。
- 高彬嫔
- 关键词:人力资本西部大开发
- 云南边境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22年
- 探究边境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对维护国际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25个边境县为例,采用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分析了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度了自然、可达性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草地、湿地、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减少,耕地、灌木地、裸地、人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持续上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自相关性。研究区以较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为主,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年降水量、年均气温、距城镇距离、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是影响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交互探测中年降水量与年均气温、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年降水量与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交互作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较大。
- 郑可君李琛吴映梅高彬嫔李婵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