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风蚀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农牧交错区
  • 1篇渭北旱塬
  • 1篇小麦
  • 1篇小麦产量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减蚀
  • 1篇交错带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郝明德
  • 3篇马浩
  • 2篇牛育华
  • 1篇李龙
  • 1篇王哲
  • 1篇郭慧慧

传媒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干旱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营耕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气象资料和野外风蚀试验,分析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风蚀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显著,在不同利用类型的人工草地中羊草地较苜蓿地减蚀效果显著,天然草地中滨草地减蚀效果优于蒿草地,人工草地较天然草地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量。农田用地中耕翻地土壤风蚀量最高,未留茬免耕玉米地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46.7%~48.6%;作物留茬地土壤减蚀效果显著,且留茬作物不同,减蚀效果差异明显,玉米留茬较耕翻地风蚀量减少了58.1%~63.5%,荞麦留茬较耕翻地减蚀率为50.5%~54.6%。在不同地形坡地中迎风坡风蚀量高于背风坡3.12~3.73倍。[结论]应在该地区适宜增加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减少冬春季节耕翻地面积,减少迎风坡土地的开垦利用,在冬春季节采取地表覆盖或者作物收获后留茬的保护措施,以降低土壤风蚀程度。
郭慧慧郝明德李龙苏富源马浩牛育华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渭北旱塬覆盖对小麦产量和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和全年时期结合地膜全覆盖和地膜麦草双元覆盖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全年覆盖和夏闲期覆盖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全年地膜全覆盖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5 383 kg·hm^(-2),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产15.4%;全年地膜全覆盖对小麦的农艺性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穗粒数和成穗数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加16.3%和33.0%;全年地膜全覆盖小麦籽粒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12.3%、21%、21.8%,茎叶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55.1%、36.7%、29.3%;覆盖能显著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以全年地膜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传统不覆盖提高了11.3%。总之,全年地膜全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小麦籽粒和茎叶N、P、K养分吸收量。
马浩郝明德郭慧慧苏富源牛育华
关键词: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渭北旱塬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索黄土旱作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耕作和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为基础,研究不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地膜双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耕作方式下秸秆地膜双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传统耕作增产98.9%,免耕增产78.8%;秸秆地膜双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春玉米穗部性状的发育,显著增加百粒重和穗粒数,从而达到增产效果。免耕秸秆地膜双覆盖可提高籽粒中养分比例,氮素养分比例提高14.6%,磷素养分比例提高12.1%,钾素养分比例提高28.9%。
王哲郝明德马浩郭胜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春玉米养分吸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