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娜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大转型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中华优秀传统...
  • 1篇儒学
  • 1篇社会保护
  • 1篇实践逻辑
  • 1篇奴役
  • 1篇文化主义
  • 1篇理路
  • 1篇理论逻辑
  • 1篇逻辑
  • 1篇逻辑与
  • 1篇马克思主义基...
  • 1篇马克思主义基...
  • 1篇马克思主义视...
  • 1篇民粹
  • 1篇民粹主义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6篇郝娜
  • 2篇袁久红
  • 1篇黄明理

传媒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俄罗斯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复旦政治学评...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俄国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文化的与结构的视角
2015年
通过梳理艾森斯塔德与金雁的文化主义路径、摩尔与斯考切波以阶级为中心的结构主义路径和格申克龙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结构主义路径对俄国革命发生机制的研究,重新追溯俄国革命的发生机制与原因。文化主义认为,一国的文化与文明自身孕育着革命的因子(如基督教的救赎情怀),因此革命必然会发生。而结构主义则认为,革命的发生有其结构性的条件,如国际因素、国内政治结构的特殊性,结构性条件不具备或者被消除,革命就不一定会发生。
郝娜
关键词:文化主义民粹主义结构主义阶级斗争工业化
第三次分配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4年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郝娜黄明理
关键词:按需分配共同富裕
奴役抑或解放?——波兰尼和他的《大转型》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以哈耶克和古典自由主义为参照,通过解读波兰尼对个体自由与社会保护、国家干预之必要性、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的共通性弊病的阐释,来反思今日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困境。本文认为,哈耶克与波兰尼并不是理论上针锋相对的对手方,两人在个体自由与经济领域的市场制度上没有分歧,但哈耶克侧重在维护市场秩序,而波兰尼侧重在保护社会。波兰尼认为自由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否认权力与管制的现实,保持对自由这种虚幻概念的信念,进而否认社会的存在。他希望社会主义能既接受权力与强制的现实,并用它们来保证自由的重生,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现代利益政治对个体自由与社会存续的危害。
郝娜
关键词:社会保护国家干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理路与策略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引与基本方法论原则。以此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不仅需要重构课程内容设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教化体系、话语体系四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融合,而且需要建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全方位与全过程融入。
袁久红郝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儒学价值论被引量:3
2021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集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重新审视其价值对于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儒学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层面,以“尊仁”“崇德”“尚和”为价值取向的儒家哲学蕴含着化解现代社会人类自由发展难题的哲学价值;在道德建设层面,以“德行伦理”为形态的儒家伦理蕴含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价值;在治国理政层面,儒家以“仁”为基点的“民本”观、“礼法”观、“天下”观蕴含着助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价值。
袁久红郝娜
关键词:儒学马克思主义
可能性、非均衡性与多面向的理性——阿尔伯特·赫希曼的风车之战
2018年
阿尔伯特·奥托·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漫长的一生见证了20世纪欧洲经历的战争、大萧条、纳粹主义的兴起与覆灭、战后重建、两德统一与拉丁美洲进退无恒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以及美国在拉丁美洲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反共产主义工程的失败。作为知名的、极富争议的'边缘'经济学家,赫希曼对20世纪人类社会的知识贡献、他所影响的学科领域的广度无出其右。本文从赫希曼的革命经历与主要著述出发,主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全球化知识分子赫希曼是谁,其特殊之处何在;(2)赫希曼对左翼激进主义的意识形态确定性的战争;(3)赫希曼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人'与纯粹市场理论的战争;(4)赫希曼对外生增长与'均衡增长'理论的战争;(5)赫希曼的思想遗产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意义。
郝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