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裕雄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农业
  • 2篇中国农业
  • 2篇农地
  • 2篇农地制度
  • 2篇农业政策
  • 2篇刘易斯转折
  • 2篇刘易斯转折点
  • 1篇农地改革
  • 1篇农地制度改革
  • 1篇农业功能
  • 1篇农业劳动
  • 1篇力工
  • 1篇刘易斯拐点
  • 1篇经济体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工资
  • 1篇工资
  • 1篇二元经济
  • 1篇边际生产率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裕雄
  • 2篇林岗
  • 1篇张正河

传媒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刘易斯拐点时期的中国农业:特征与对策被引量:5
2012年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农业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在刘易斯拐点之前已建立较为健全的农业支持体系,但同时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中国农业功能定位应予以调整,弱化劳动力要素功能,强化粮食安全、社会产业和市场功能;农业政策目标在坚持原有方向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农民收入,并调整相应的政策措施。
王裕雄林岗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中国农业农业功能农业政策
对当前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争议中几个核心判断的验证——基于东亚先发经济体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利用东亚先发经济体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二战后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事实验证了当前中国农地改革争论中的几个核心判断,得出结论: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仅仅追求土地要素的经济效率;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时,完全的私有产权可能导致农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失衡;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很低水平时,完全的私有产权不会导致农地集中,从而也不会有效促进规模经营,而此时即便农地集中也不会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失衡。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应该坚持集体所有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集体农场和农地股份制。
王裕雄林岗
关键词:农地制度农地改革
刘易斯转折点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基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借鉴被引量:7
2012年
处于刘易斯转折点时期的中国农业面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借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三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对刘易斯转折点时期中国农业政策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认为中国农业政策目标仍然要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力,保证农民收入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在此前提下有效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从政策措施来讲,应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将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更直接与农民收入挂钩;严格坚持现有农地所有权制度,通过鼓励使用权流转、发展农村合作和协作组织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倾斜的税收及金融政策促进农村工业发展。
王裕雄张正河
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农业政策农地制度
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来自农业生产部门的证据被引量:1
2013年
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时间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刘易斯转折点理论出发,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的判断标准,本文在系统介绍这些判断标准的基础上,使用相对较为准确的"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和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比较"标准来进行判断,其中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则分别采用了劳均农业净利润法和年工法。结果发现,这两种方法判断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判断,认为根据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判断结果更为合理,中国在2005年前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
王裕雄
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二元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